11月22日,第十八届新疆冬季旅游产业交易博览会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共有14个国际展团、4个兄弟省市代表,全疆14个地州参展。展会设置冰雪装备馆、冰雪品牌馆、冰雪消费馆3大展馆,聚集了全疆200余家旅行社、100余家酒店、50多家车队,汇聚了众多冰雪旅游项目、前沿的冰雪运动装备以及各类别具特色的冰雪文旅产品。
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保障新疆冬博会展区可靠用电(王晋魁 摄)
其中,各个滑雪场作为核心亮点,承载着游客们在银装素裹的冬季尽情驰骋、体验冰雪运动的美好期待。伴随近期降温降雪,新疆进入冰雪旅游旺季,各地滑雪场陆续“开板”接待游客。据美团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9日,滑雪门票团购订单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220%;“小红书”App搜索,关于“新疆滑雪”的关键词有8万+篇笔记,新疆已经成为了滑雪爱好者以及冬季旅游爱好者的讨论中心。
“我们这儿的雪是‘绿色’的。”新疆乌鲁木齐市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电气负责人介绍,“我们滑雪场现有260台造雪机、5台抽水泵,今年新建的游客服务中心在建设初期便实现了电气化,目前景区电气化率达到100%。由于电网员工送电及时,我们前期在温度、湿度合适的情况下抢期造雪,今年雪季预计接待的游客数量较往年同比增长10%。”
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员工走访雪场并保障电力供应(李毅 摄)
用电需求稳步增长的底气来自对电源潜力的充分挖掘。截至10月底,乌鲁木齐电网全网总装机1874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容量807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548.5万千瓦,光伏装机容量518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已超50%,且发展态势迅猛,仅今年一年服务新能源并网524.5万千瓦,新增规模位居全疆第一。在当地文旅和电网发展的双轮驱动下,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结合旅游区用能特征,细化供电措施,集中人力物力配置,服务新建35千伏变电站及配套线路,实施台区增容和线路合理化改造,提升供电可靠性,助力丝绸之路5A级国际滑雪场全电景区建设。
率先将冬季旅游支柱产业与“绿色”能源相结合,推广清洁替代也是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助力旅游行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南山是乌鲁木齐市重要的半山区和生态旅游区,附近区域风、光资源丰富,新能源接入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2个上海大小。为服务乌鲁木齐县文旅产业发展,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开展现代智慧配电网建设,宣传推广清洁取暖等电气化项目,用充足的电打造更坚强、智慧、绿色的电网。”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水西沟供电所所长刘雪峰说。
新雪季开始,乌鲁木齐县文旅局开展“首滑”活动。(李毅 摄)
自11月1日以来,为确保新雪季启动仪式“开门红”,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根据滑雪场电力布局和用电负荷特点,从线路侧和用户侧两方面精心制定保电方案;组织员工提前对雪场供电线路线进行特巡,及时消除安全用电隐患,同时对雪场内的线路、缆车机房、发电机、造雪机、抽水泵等进行协助排查。截至目前,该公司共出动保电人员37人次、应急发电车1辆、电力应急抢修车2辆,共完成线路消缺15处。
“启动仪式上,大家在看滑雪,我们在看守电力设备。”水西沟供电所的艾尔番·玉素甫江是一名参加工作不到5年,是保电队伍中最年轻的,他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很高兴能够保障自己的家乡在滑雪季‘出圈’。"
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员工协助雪场排查用电安全隐患(李毅 摄)
热“雪”沸腾,因雪而兴,冰雪产业已成为推动乌鲁木齐经济发展的又一助力。2024年8月29日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会议提出,将文旅产业纳入产业集群序列,把原有的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扩展为“九大产业集群”。国网乌鲁木齐供电公司紧抓战略契机,着眼全电景区打造,深挖市场潜力,赋能文旅产业。在冬季旅游供电保障方面,强化配网运维保障,增加对各大景区巡检频次,及时消除缺陷,确保冰雪娱乐场所安全可靠用电。同时,积极与景区沟通协调,受理电动汽车充电桩等配套电力设施申请,以优质的营商环境为冰雪旅游蓬勃发展提供电力支撑。
从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了解到,该滑雪场于11月22日推出夜场试滑活动,让滑雪发烧友们实现白天和夜晚滑雪的“无缝衔接”。看着寂静的夜晚,一束束光,穿过一排排整齐的房屋、一条条笔直的街道,在一根根银线上汇聚、飞驰、舞蹈,穿过一台台快速运转的造雪机,变成了这里滑雪场上一片片“绿意盎然”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