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和布克赛尔县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坚持把党建引领内嵌到乡村治理的各个环节、全过程,推动党建工作的优势活力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和动力。
突出功能提升,凝聚基层治理合力。一是抓好规范建设。坚持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优势,建立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议事协调机制,制定任务分解方案等6项配套制度机制,明确6个专项组和46个部门单位职责任务,指导各成员单位将本单位中心工作与基层治理工作同安排、同推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落地见效。二是突出示范引领。依托“三级示范引领”机制,逐项明确措施和具体任务,统筹推进落实,38名县级领导参与到基层治理工作中,形成示范引领工作实效化、常态化、长效化,确保基础工作更扎实、发展活力更强劲。突出以点带面、联动提升,组织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活动,先后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13个,带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三是强化宗旨观念。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常态化收办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0余件,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推进乡村文化暖心惠民工程,依托“石榴籽服务站”,先后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300余场次,着力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突出动能提升,建强基层治理队伍。一是严格队伍管理。聚焦选、育、管、用等关键环节,常态化落实县级联审备案、村干部分析研判机制,深入开展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中期评估,调整不胜任村党组织书记1人,补齐村“两委”班子15人。着眼村“两委”后备力量建设,建立后备力量培养补助、奖励机制,明引导优秀年轻人才回流乡村、建设乡村。半年对后备力量队伍结构、培养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动态调整,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64%,非村干部身份后备力量年龄平均32岁、致富能人比例明显提升。二是抓实能力建设。围绕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工作,择优选派20名优秀乡村干部、产业发展致富带头人等,赴山东济南、寿光考察学习先进典型经验,选派9名乡村干部赴盘锦市学习锻炼3个月,分5批次选派20名村干部和到村任职选调生赴辽培训;采取县内“集中培训+情景模拟+实践锻炼”模式,举办“短频快”村级党务工作培训班5期270人次。开阔服务群众的眼界视野,提升基层干部乡村治理水平。三是注重激励关怀。按照每人每年400元的标准,为390名村干部和缴纳意外和疾病综合保险,按照就高原则,为农牧民身份的村干部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分别按照每月300元、200元、100元的标准,落实3名区、地、县三级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奖励金。加大从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干部的力度,优先推荐品行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村党组织书记招录(聘)公务员、事业编,切实提高干事创业积极性。
突出效能提升,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一是搭建平台提升处置效能。整合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实现政策解读、诉求办理、矛盾调处、信访接待等一体化解决、一次性答复。推行“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深化应用“12345”便民热线主渠道,实行“线上线下”融合办理,积极开展“未诉先办”工作,开展困难诉求排查化解850余件。二是创新模式打通治理末梢。持续深化组织、兵地、边民“三个共建”,充分发挥边境党组织和牧区阵地作用,开展各类共建活动12场次。坚持落实党员联系农户、承诺践诺等制度,常态化组织311名牧区党员通过党员“小马褡”持续为群众开展采购带货、快递运送等微服务400余件次,牧区党组织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三是积分赋能乡风文明建设。以遵守《村规民约》为基础,将群众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情况纳入积分制进行管理,推出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全县村队共有54个积分超市,累计兑换生活用品800余个,涉及金额3.58余万元。丰富积分惠民应用场景,把农牧民小额贷款、春耕贷款、经济发展项目、享受各项惠农政策等相挂钩,累计惠及群众80余人,有效激发了群众主动参加村组织的群众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