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驿站”满足“家门口”就业需求,校园专场招聘会让毕业生从找工作变“挑”工作,“一对一”帮扶让重点人群不再为工作发愁……今年以来,高新区(新市区)对标年度高质量发展任务,打好一系列稳就业促创业“组合拳”,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超2.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0%,交上了一份温暖厚实的民生答卷。
持续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创业服务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攻坚行动”专场招聘会现场。
招聘会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圈……“岗位送上门,不愁找工作”是居民群众今年以来最深的感触。高新区(新市区)聚焦重点人群的就业困难问题,延伸拓展就业保障服务,惠及辖区退役军人、残疾人、防返贫监测对象、低收入群体、高校毕业生、妇女人才等各类求职群体。
截至目前,高新区(新市区)已组织开展退役军人返乡就业招聘、妇女人才招聘、高校专场招聘、民营企业服务月等各类活动44场次,通过线下访企拓岗等渠道挖掘企业用工需求1.1万余个,累计服务2330家企业,求职者4万余人次,其中高校毕业生3万3千余人次,提供就业岗位约50246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0282人,全年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19人。此外,高新区(新市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全年累计进驻孵化基地创业实体1055家,新增企业94家,带动就业664人。
除了形式丰富的招聘会,高新区(新市区)的“零工驿站”也在发挥着独特作用——农闲时节干零工,平台上选岗工资日结,这是安宁渠镇安馨社区居民人人知晓的“挣零花钱”新方法。
“我虽然退休了,但会在求职信息公告栏上找找零工干,时间自由还能挣挣钱,一举两得。”王启发是第一批搬迁入住安宁渠镇安馨社区的居民。今年6月初,社区“零工驿站”一上线,他便成为第一批“上班族”。
目前,高新区(新市区)已有3家“零工驿站”正式揭牌,驿站联合22个乡镇街道、172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通过微信群等平台整合发布招工信息770条,满足了灵活就业、用工单位零散用工的需求,务工者可以在家门口看招聘公告,享受专人就业指导服务,架起了劳务供需连心桥。
用心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帮扶
石油新村街道锦域社区举办电子商务师培训班。
中西式面点师?电子商务师?还是网络创业师?当前就业大环境下,技能人才无疑是就业市场中最活跃的因素。无论求职者还是在岗人员,都能通过高新区(新市区)定期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学到安身立命的真本领。
“干货满满,笔记做了整整一本!”高新街街道的居民冶国霞对政府补贴的免费网络直播培训课赞不绝口。培训结束后短短两个月,她便成为一名娱乐主播,收获了近3000名粉丝,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今年,高新区(新市区)以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为依托,以企业培训为重点,开设多样化、个性化的职业技能培训1.85万人次,开展各类企业职工培训1.2万人次,发挥辖区30家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力量,提供培训工种105个,切实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促进社会稳岗就业。
强化劳动权益保障 释放就业补贴红利
劳动法普法宣传活动现场,监察员为群众提供劳动纠纷化解办法。
日益庞大的就业群体在为社会发展注入极大活力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如何加强城市新就业群体的社会化服务和权益保障,让他们能够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作为劳动者,最关注的就是薪酬、加班工资、绩效、奖金、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权益保障。”景苑社区居民陈蔚多次参与社区举办的劳动法知识讲堂,通过鲜活的案例,他学到不少知识。
不仅限于一系列劳动用工普法宣传活动和劳动保障政策宣传,今年,高新区(新市区)加强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依法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受理来电来访咨询6729人次,办理回复欠薪线索13572件,均已按时回复,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打造良好健康的就业创业环境,权益维护是基础,政府的就业帮扶优惠政策才是提升民生“薪”温度的有效方法。
“自从事社区文化活动组织员的工作后,周末的闲暇时间过得充实又快乐。”天津路街道八家户社区居民孔学强,在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公益性岗位就业后,生活多了一份收入和乐趣。
保洁保绿员、司法协理员、安全隐患排查员……“小岗位”托底“大民生,今年高新区(新市区)已落实公益性岗位各项补贴共计2990.2万元,落实各项就业惠民政策补贴支出15128.24万元,惠及22477人。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关乎经济发展,更关乎千家万户。高新区(新市区)正多措并举搭建稳岗就业“暖心桥”,释放出更炽热的民生“温度”,为辖区群众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