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一大早,一阵寒风掠过大漠。西北油田采油一厂采油管理二区巡井四班班长刘辉军和员工刘鹏,开启了一天的巡检模式。他们小心翼翼地绕过一片棉田,沿着田边小道,赶往阳探1-5井查看生产情况。
眼下正是新疆长绒棉的采摘季,一辆辆采棉机正忙着采收棉花,棉田里朵朵棉花绽放,洁白如雪。
“虽然多绕了近两公里的路,但看着油井周围棉花长势良好,一派丰收景象,走再远的路也无妨。”刘辉军说。
巡井四班有4名员工,负责阳探、阿探片区40余口油气井的巡检工作,这个片区也是棉农种植棉花的主要区域。他们与棉农相互帮助、和谐相处,共同呵护着油区的生态环境。
上午11时,在前往阳探2-7井的途中,他们遇到一户棉农忙不过来,就停下车主动帮他们扎捆、装车,足足装了五大捆。“大家的父辈都是田里劳作的农民,能帮就帮上一把。”刘鹏笑着说。
巡检路上,一旦遇到棉农有困难,他们就会及时伸出援手。有一次,在前往阿探9-11井途中,员工陈照发和刘攀发现棉农的拖拉机,倾倒在路边的沟渠里,他们二话没说,硬是把拖拉机从沟里拉了上来,污泥弄了一身。维族兄弟用蹩脚的汉语连声道谢:“谢谢你们,石油人亚克西!”
在阿探片区,有部分老管线穿越棉田。“厂里专门为管线安装了‘内穿插’,并使用无人机巡检,避免对棉田造成损坏。”刘辉军说。
有时遇到油气管线或注水泵发生异常,棉农发现后会第一时间打电话。维族小伙艾乃尔就是一个热心肠,经常为他们提供“情报”:“阳探2-7井抽油机有异响,阿探9-11井注水泵盘根有漏水现象....。”刘辉军接到电话,就立即带着员工到现场处置。他俩已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这一天,刘辉军带着班组员工,共驱车150余公里、徒步6公里,巡检油气水井45口,录取资料数据300余个。连日来,他们每天早出晚归,穿梭于沙丘、棉田和油井之间,守护着油井与棉田的安全。
“每次看到棉田里那些绽放的棉花,就感觉是为自己做过冬的新棉衣,心里暖烘烘的。”他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