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
……
11月4日清晨,九师小白杨中学升旗仪式开始前,学校党委书记廉跃礼和操场上2400余名学生互动,学生们响亮的回答回荡在校园上空,透露出深厚的爱国情怀。
“升旗不仅仅是一次庄重的仪式,更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地埋入每个学生心灵深处,让各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廉跃礼说。
小白杨中学始建于1959年,有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25个民族的学生2400多名。多年来,学校通过探索文化育人、环境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的“四育人”教育模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融入课程体系建设、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让民族团结走进课堂、走进师生心里,在校园的每个角落生根、开花、结果。
“我是一名哈萨克族小姑娘,因为我和我的家人普通话说得都不是很好,我刚入学时学习成绩跟不上,每天都很想家,心里很难过。现在,我的普通话讲得特别流利,不仅在家里教父母、爷爷奶奶说普通话,还加入了学校的演讲社团,当上了班里的小组长,有了很多好朋友……”小白杨中学四年级4班学生阿依孜热·达吾热斯说。
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深受孩子们欢迎。每次班会上,四年级4班班主任王婧都要给孩子们讲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她时常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阿依孜热·达吾热斯的变化和成长见证了民族团结的力量,体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她从一个刚入学时学习成绩跟不上、感到孤独和难过的小姑娘,通过同学们的帮助和自己的不懈努力,变成了一个成绩优异、能够担任小组长、拥有许多好朋友的自信学生,这不仅是她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班级团结互助、共同成长的体现。”王婧说。
小白杨中学通过“民族团结大课堂”“民族团结月月讲”“民族团结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广大师生充分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同时,坚持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学校各项活动中,不断丰富民族团结教育载体,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教师张舒悦和学生岱吾西勒特是在学校开展的各族师生“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中结成的互帮互助对子。这几天,张舒悦都在为岱吾西勒特辅导功课,希望她能在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在张舒悦老师的帮助下,我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不仅教我学习方法,还在生活上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有一次我在体育课上不小心摔倒受伤了,行动不方便,张老师主动帮我打饭、送水,还关心我的伤口恢复情况。那一声声关切的询问,让我在远离家人的校园里感受到了如同亲人般的温暖,我真的特别感激能遇到这样一位好老师。”岱吾西勒特说。
通过深入实施民族团结工作“细胞工程”,学校鼓励每一位老师自发帮扶一名民族学生,通过“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加强全校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助,促进民族团结。截至目前,学校共建立帮扶对子150个。
“‘1+1’结对帮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业,还促进了不同民族师生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大家互相帮助、和睦相处,课间同乐、节日同庆,就像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校园里,人人都是‘石榴籽’。”小白杨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霞说。
小白杨中学开展的结对帮扶活动不仅在校园内开展得红红火火,还与额敏县各中小学建立了兵地学校结对帮扶机制。
近年来,该校先后与额敏县二中、额敏县第四小学、额敏县第五小学开展共上研讨课、观摩课和课题交流,与数千名师生开展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结对子活动300余次。通过上示范课、举办教学讲座等形式,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授给地方学校,提升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利用教育资源共享,开放本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在线课程平台、教学课件库等供额敏县各中小学的师生免费使用,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
“在过去的四年里,小白杨中学对我们学校的捐赠和支持,如同春雨般滋润了我们的心田,不仅改善了学校学习条件,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温暖,感受到了小白杨中学的深情厚谊和无私奉献,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不分你我。”和田地区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小学校长周彪说。
据了解,小白杨中学通过举办“跳蚤市场”义卖和现场“书画展演”活动,将所得的资金全部捐赠给和田地区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中心小学,用于书法教室购买教育教学及学生文具等。
如今,手足相亲、团结一心已成为小白杨中学全校师生共同信守的“石榴籽”精神内涵,一幅幅民族团结的画面、一个个民族团结的故事,彰显着师生们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