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名校长领航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携手北京市育英学校共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 姬婷婷 谭雅    来源: 高新区融媒体中心    日期: 2024-11-12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北京市育英学校党委书记于会祥与顺义工作室9名专家组成员走进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开展交流指导。   

举行两地青年干部能力提升交流研讨会。  

“于会祥名校长工作室”开展线上线下教研活动。

  11月4日至5日,北京市育英学校党委书记于会祥与顺义工作室9名专家组成员走进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在市第80小学教育集团、市第113中学教育集团观摩学科教研活动,参加两地青年干部能力提升交流研讨会,并前往市第76中学教育集团开展调研指导,助推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等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学校领导的视野决定着学校的视野,学校的视野决定着教师的视野,教育领域的干部要用新的视角去看待教育教学问题,提出务实有效的好举措,才能把每所学校都办成家门口的好学校。”交流研讨中,于会祥和专家组成员聚焦“五育并举”、干部队伍建设、大单元教学等内容,从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教师培训、加强校际合作交流、注重学生需求、完善评估机制等方面作交流分享,充分发挥名校长工作室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辐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创新协同共建的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为区属各中小学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有力指导。

  市第八十小学教育集团南纬路校区党总支部副书记、校长殷洁表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不仅要有新的思想和先进的理念,更要思考如何将办学思想和理念转化为师生的共同认识和共同实践。在于会祥名校长工作室的领航下,学校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更新教育理念,探索和开设丰富的素养实践活动和特色社团,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必须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多措并举齐发力,统筹联动打好教育“组合拳”,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贯穿教书育人各环节,辖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持续扩大、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加快从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转变,切实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美好期盼。

  为实现教育“共建共享、共同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3年11月7日,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与北京市育英学校签订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聘请北京市育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于会祥为首席专家,并成立“于会祥名校长工作室”。

  一年来,从传统教学模式到数字化转型发展,从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到协同科学育人崭新路径,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与北京市育英学校建立起更全面、更深入、更长期的合作关系,两地干部教师围绕教育改革、教学科研、创新发展开展深度交流,通过优质带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辖区基础教育的竞争力、辐射力和吸附力,实现优质教育在更大视野、更优理念、更高水平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年来,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先后派出15名校级领导,159名学科教师赴北京市育英学校开展实地跟岗学习,通过观摩课堂、参与教研活动,亲身感受名校的教育氛围和办学特色,在资源共享、经验互鉴中,不断提升区域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影响力;组建成立10个由北京市育英学校骨干教师为主持人的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累计开展134场线上线下教研活动,覆盖各学科教师1.2万人次,通过观赏名师课堂、聆听专家分享、交流心得体会,不断拓宽教师专业技能发展路径。

  一年来,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喜人成绩,通过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广“名校+名师”教育模式及“一长多校”管理模式,聘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十佳卓越校长李志贵,全国优秀校长屈明才,首批中学正高级教师韩胜利等银龄专家担任执行校长,以“银龄”促“引领”,提升办学治校能力;8个区属教育集团,市、区两级教育集团共覆盖36所区属学校,5所区属学校加入3个市属教育集团,实现名校优质资源共享共融,逐步从“一校好”转变为“校校优”;拥有市级“红山教育领航人”81人,“高新教育引航人”831人,自治区“天山英才”名师工作室4个、市级名师工作室2个、区级名师工作室37个,覆盖班主任、家庭教育和27个中小学学科,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市第9中学、市第54中学成功迈入一批次高中行列,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越织越密。

  一组组数据、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举措,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学生和课堂的活力,构建起特色教育发展的“大生态”。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一以贯之倾力教育事业最直接的体现。

  “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为我们搭建与名师交流学习的平台,越来越多的教师向‘兼具专家与工匠特质’的优秀教师看齐,从改革自身课堂做起,不断求得教学实践的精进。”市第47中学初中语文教师何嫚说,作为北京市育英学校、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中学语文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成员,在探索名校的育人理念和办学特色过程中,她对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在改变,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同时,强化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建设,不断推动课堂成为有活力和创新的优质课堂。

  如今,在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教育资源配置的版图上,“高新教育”品牌正逐渐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之路上,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以更大的格局、更高的追求、更加奋发的姿态,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公共基础教育服务支撑,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头雁”领航、“群雁”齐飞、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美好画卷在这片区域上徐徐展开。

[信息发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21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