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提升患者体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国卫医政发[2023]11号)文件精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结合实际情况,启动“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重点优化医疗服务,改善全过程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梳理医疗服务流程,充分运用新手段、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形成医疗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医院微信公众号特推出“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系列报道,从更先进的技术、更便捷的流程、更暖心的文化、更优化的流程等方面,精耕细作、精益求精,全力打造温度医疗,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医院改善就医体验工作的具体举措及成效。
“护士长,这个方法真的有效,今天术后患者的皮肤都没有压红!”近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苏州路院区综合骨科病房内,正在进行床边交接术后患者的责任护士,在看到科室新推出的预防压力性损伤措施实施效果后高兴地说。
压力性损伤,俗称为褥疮,是由于长时间的压力及剪切力导致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的损伤,易发生在人体骨隆突处,如骶尾部、髋部、膝部、足跟等部位。
“降低院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是护理管理敏感指标之一。”自治区人民医院苏州路院区手术室护士长高雪梅介绍,手术过程中,因手术的需要,有些患者须长时间处于固定的被动体位,非常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痛苦,还延长了疾病痊愈的时间。虽然在手术中已经进行了大量的预防护理措施,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皮肤发红难以缓解的情况。
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综合骨科护士长翟凤英与高雪梅护士长全面梳理了手术当中易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骨科患者疾病种类及原因,经过详细的讨论和反复的推敲后,最终制定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其中有一项预防措施效果尤为显著——将术中预防压力性损伤措施落实的时间节点提前,即病区患者接入手术室之前就提前落实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护理措施。
“该方法想要顺利实施,离不开两个科室之间的紧密配合,”翟凤英介绍,手术室的护士会在接到手术医嘱后,在手术的前一天将该患者术中摆放的特殊体位、受压部位、受压时间等信息提前告知骨科病区的护士,由病区的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皮肤评估,进行健康宣教。根据手术室护士提供的信息,提前准备好预防用物,如:水胶体敷料、泡沫敷料等,与夜班护士进行交接,病区的夜班护士则会在临近接入手术室之前为患者使用上预防用物。患者接入手术室后,手术室的巡回护士还会根据手术具体情况,对患者身体皮肤处的减压敷料进行微调,针对部分特殊患者加用减压床垫或局部支撑垫进一步减压,在术中定期检查,手术结束后与病区护士进行床边交接。
为了让该方案能够顺利实施,两位护士长提前对各科室内的护士进行培训,详细讲解预防流程实施各环节的注意事项。同时密切关注整个流程中各自科室护士落实的情况,及时建立了两科护士之间的压力性损伤护理微信群,在群众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快速沟通,确保手术当日就能解决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及问题解决的速度。
得益于这一优质护理举措,20多天来,科室护士们认真严谨的对预防环节逐一有序地落实,手术患者皮肤安全隐患风险明显减少,不仅促进了患者术后的康复,还得到了患者的信任及满意。今后,综合骨科与手术室的护理团队将进一步加强科室与科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持续开展专科优质护理服务,让患者从不断提升的医疗服务中受益,在降低患者安全风险的路上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