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走向康复智能化 外骨骼机器人助力骨科手术患者快速康复

作者: 叶力扎尔 张倩倩    来源: 自治区人民医院    日期: 2024-11-11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提升患者体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国卫医政发[2023]11号)文件精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结合实际情况,启动“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重点优化医疗服务,改善全过程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梳理医疗服务流程,充分运用新手段、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形成医疗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医院微信公众号特推出“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系列报道,从更先进的技术、更便捷的流程、更暖心的文化、更优化的流程等方面,精耕细作、精益求精,全力打造温度医疗,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医院改善就医体验工作的具体举措及成效。

  “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效果真不错,一想到明天我就能出院,再也不用拖着右腿走路了,就抑制不住的开心。”近日,患者李女士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利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时,向医生诉说自己的心里话。

  李女士今年48岁,3年前右膝关节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行走过多后疼痛加重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适症状越来越明显,只能拖着右腿走路,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辗转多家医院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在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关节运动病区进一步检查后,最终诊断为右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进行了手术治疗。

  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是恢复的关键,康复医学科医生在李女士术后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了康复评估,并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其中步行训练则由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辅助完成。经过4天的康复训练,李女士右下肢功能逐渐恢复,已能正常行走。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可穿戴的仿生设备,它基于‘神经可塑性’原理,针对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人群,通过外部带动下肢进行科学、高效、准确的步行康复训练,刺激神经系统重塑,提升下肢自主行走能力,继而加速康复进程。”康复医学科主任李金贤介绍,该设备主要适用于行走或移动功能不健全的脑卒中偏瘫、脊髓损伤截瘫、脑瘫、脊柱外科术后、骨科术后、帕金森综合征、心肌病活动缺乏、下肢肌肉萎缩、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等人群。

  与传统康复手段相比,该设备既可以提高可控的高强度、个性化康复训练,减轻临床人员负担,又能客观准确地量化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有助于医生和治疗师精准评估患者的康复进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康复医学科引进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已经一年多了,共助1000余位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完成了康复训练,效果显著。”李金贤表示,康复医学科将继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将智慧康复与传统康复相结合,全面提升诊疗能力,让更多患者获益。

[信息发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21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