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织牢民生保障网 提升群众幸福感

作者: 贺奥凯 通讯员 何欣    来源: 北疆时报    日期: 2024-10-23

  “奶奶,您最近吃得怎么样?”

  “您的身体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平时自己生活有没有不方便的?您和我说,我给您帮忙。”

  暖阳晴好,九师白杨市一六二团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困难群众家里,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困难诉求。这样的入户走访上门调查,是师市民政系统工作的常态。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保障一向是各类民生事项中的重中之重。如何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的“兜底大网”,确保职工群众享有美好生活一个不落、一个不少?以人为本,师市民政局找到了办法与答案。

  织牢民生保障网,要搭建制度政策的“承重绳”。今年6月,师市印发《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工作的通知》,把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作为重点工作,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扩围增效。

  制度运行才能见实效,政策落地才能更惠民。为确保好制度好政策真正涵盖服务到师市每一个角落,民政局通过调动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作用,深度挖掘社会救助“防风险、保基本、促发展”功能,进一步加强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不断完善的分层分类救助政策让民政服务更加精准,持续推进的社会救助制度改革推动社会救助从“保生存”向“防风险、保基本、促发展”转变。一系列好措施好办法,让民政工作擦亮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底色”,得以更好绘就职工群众的幸福画卷。

  织密民生保障网,不仅要有制度政策的“承重绳”,而且要谋划好公共服务的“框架图”。

  在一六一团石泉社区福满堂日间照料中心,来就餐的老年人络绎不绝。低廉的价格配上丰盛的菜品,多元化的老年助餐服务获得了职工群众的交口称赞。近年来,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民政局着力打造了3家“长者食堂”,对6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低保对象等实行保本优惠价,按照每餐低于市场价格20%—37%收费。通过强化养老服务专业人员培养、打造养老服务品牌、加强特困供养服务管理,师市养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团场的养老服务现在特别好,我不方便出门,社区工作人员每个月都上门给我们采集信息、提供服务。”耄耋之年的一六三团居民何仁德说,“现在政策好,我每天都过得开心,每个月我都能拿到高龄津贴,钱不是很多,但这是政府对我们老年人的关心。”

  职工群众的高度认可让师市民政系统的工作人员充满干劲。据悉,今年1月至8月,民政局为师市1800余名困难群众发放救助资金466.59万元,为4600余名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202.844万元。4月以来,师市民政系统工作人员入户走访242户,电话调查240户,全面了解服务对象的受助情况。师市民政局表示,将进一步强化担当、主动作为,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的“兜底大网”,谱写美好生活的幸福新篇。

  师市民政局副局长花月仙说:“下一步,民政局将加快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推动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向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人员延伸,形成梯度救助格局。同时,我们将深入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加快构建以居家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具有兵团特色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幸福感。”

[信息发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21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