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沙漠变绿洲 戈壁建新城 ——九师白杨市一七〇团的转型与发展之路

作者:    来源: 北疆时报    日期: 2024-10-15

  走进被誉为“中国沙棘城”的九师白杨市一七〇团,柏油路干净整洁,房屋窗明几净,一幢幢厂房拔地而起,沙棘加工企业、沙棘种植专业合作社相互簇拥,沙棘线上自营品牌实体店一个挨着一个……这一切皆因沙棘而欣欣向荣。

  “八月桂花开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一七〇团六连沙棘线上自营品牌“二妹”的“沙棘队”又开始在田间地头载歌载舞录短视频了。每天干完活儿,该品牌的主播王凤就会带着伙伴们,为连队沙棘鲜果的销售进行网上引流。

  “每天干完活儿,我们就开始录短视频。有时候,为了录好一个表情,我们会反复录,直到满意。大家相互学习、相互配合,短视频、抖音、直播平台,我们的粉丝总量达十几万人,沙棘产品年销售额达20万元,团里像我一样的网上自营品牌很多,职工群众因种植沙棘,日子越来越富足。这要感谢师市党委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持续增收、绿色发展的致富路。”王凤说。

  为拓展发展空间,一七〇团从发展受限的庙尔沟搬迁至莫合台后,充分利用国家生态保护政策,在戈壁上开沟造渠,引入滴灌技术,试种过打瓜、啤酒花、苹果、苜蓿等经济作物,但都收效甚微。

  为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经过考察,在新疆农科院专家王东建推荐下,2007年,该团开始试种抗旱耐寒的经济作物沙棘,并获得成功。2009年,5万亩的农业综合项目落地一七〇团。有了项目资金支持,就有甩掉破局的底气,该团利用项目资金,加快提高育苗种植技术,改良沙棘品种,顶着风沙烈日,冒着严寒酷暑,将戈壁变成了绿洲,改变了生态环境。

  好事多磨。2018年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因沙棘储存难、销售难、加工难等一系列问题,5万亩沙棘林成了团改中的“烫手山芋”,没有人愿意种植。即便以抓阄的方式抓到了沙棘林身份地,很多职工也宁愿外出务工,不愿种植沙棘。

  破立并行,唯快不破。眼看沙棘林地被荒置,尽快打破问题瓶颈势在必行。九师白杨市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用好兴边富民、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和援疆资金政策,加快推进了沙棘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冷库及配套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一批沙棘销售、深加工企业落地、投产、运营,为沙棘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打破了僵局,开创了新局。目前,随着新疆戈壁记忆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新疆丰裕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疆汇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销售加工企业相继落地,沙棘销售市场逐步打开,沙棘产品供不应求,5万余亩沙棘林地成了职工抢种的致富宝地。

  沙棘产业转型升级,由传统种植产业向精深加工转型,沙棘种植合作社不断涌现,形成了“企业+合作社+种植户”的利益链、产业链。职工群众通过种植、采收、销售沙棘,在家门口就实现增收致富梦,一个沙棘特色小镇悄然崛起。

  “2019年,我加入新疆丝路沙棘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这里,种植沙棘实现了统一管理、种植、采收,我的140亩沙棘林收益还不错。今年,我又承包140亩,希望通过规模种植,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新疆丝路沙棘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六连职工乔家刚开心地说。

  新疆丝路沙棘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中红说:“合作社是我们新疆丝路沙棘大健康产业的一个环节,能帮助加工企业解决原料供应链问题,是加工企业与种植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如今,一七〇团一半以上的职工都在从事沙棘产业,“二妹”“小芳”“沙棘娟子”等自营媒体品牌销售火热。

  茫茫戈壁上,一七〇团人不但种出了幸福花、金沙棘,还带动了周边县市乡场发展沙棘产业,逐步打造成为新疆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样板”产业。额敏县喇嘛昭乡副乡长宋阳说:“看到一七〇团沙棘产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很好,发展前景也不错。喇嘛昭乡在经过专家论证后,气候、土地也比较适合种植沙棘,就利用乡村振兴项目资金,从一七〇团购置沙棘苗,引进管理技术,种植了23550亩沙棘林,目前生态效益明显,本已退化的草场复绿了。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以一七〇团沙棘产业发展为样板,推动兵地沙棘产业融合发展。”(全媒体记者 朱云娥 张波 通讯员 王成营)

[信息发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209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