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拿一块磁铁,一个游标卡尺,我要检查油管里到底是油垢还是腐蚀铁锈,内外径丝扣是否有损伤,入井的油管事关安全生产和质量效益,绝对不能疏忽大意。”
日前,在西北油田采油一厂TK4120井补孔改层施工作业现场,井下监督潘岳浩检查中发现准备入井部分油管口有少量固体异物,警觉的他立即开展详细检查,最后确认油管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才重新进入下一轮施工环节。
9月份是第47个全国“质量月”,该厂员工按照“加强质量支撑 共建质量强国”活动主题,全面落实2024年质量工作部署,牢牢把握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持续推动质量提升行动在生产现场走深走实,广泛营造了人人关注质量,人人追求质量的浓厚氛围。
采油一厂修井作业、检泵等直接作业工作量大,安全风险高,该厂从源头把好作业环节质量关,与生产、安全及重点工作相结合,让“质量”管理落地生根。按照“三同时、六提前、九沟通”工作思路,通过建立工程作业质量管理十大措施、落实优质优价激励对策、完善复杂大修井风险大包机制、培育技术过硬优秀井下作业承包商等有力举措。在大小修井架总量少于同期的情况下,修井时效提高至96.2%,同步提高0.3个百分点,小修架子台月效率达到了3.4口/台,创历史新高。
质量意识始于心,主体责任践于行。今年以来,采油一厂持续提升地面集输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升级改造工作,通过紧抓几十项地面工程建设的油气集输经济性、价值性、抗风险性,以预见性思维,综合研判分析,科学制定策略。最终用指标和成果说话,检验地面工程质量,打造优质地面工程,显著提升了油气集输效率,成为了增油上产的有力保障。
针对老化油长期占库、酸化油无法处理、渣油无法回收,车运至外部相关单位处理成本较高的老大难问题,今年采油一厂组织专家、部门单位、技术人员开展联合攻关,主导并推进老化油处理流程的设计、建设及运营工作。在此期间,该厂先后协调4家专业处理单位进行技术交流、对接、论证,最后采用了“加热调质+两级离心分离”技术,并综合技术指标、经济核心指标优选了专业服务商。
随着项目招投标、合同、手续、设计、施工等工作全面推进,老化油处理流程用时一个多月,于6月14日成功投产,运行后顺畅平稳。日处理量超设计规模,达到了220方至300方,且交油率含水为2%以下,低于设计指标5%,累计处理总量超2万多方,成为了油田优质工程建设的又一力作,长期困扰的“三种油”处理卡脖子难题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