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塔河油区,天蓝如洗。在西北油田三号联合站原油储运装置区,采油三厂油气处理部高级技师张向辉正在调试新研发的原油储罐排水管线水质观察装置。
今年36岁的张向辉像颗螺丝钉扎在工作岗位上,先后获得油田公司技能竞赛二等奖、全国行业技能竞赛个人铜牌,解决生产难题60余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3项,发表论文13篇,《原油脱硫稳定系统优化》获2023年全国能源化学地质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他成为大家心目中的“集输大拿”、“创新能手”和“育才良师”。
“集输大拿”破解难题
“技术过硬善琢磨,是集输平稳的保护神。”同事们这样评价他。
今年6月底,硫磺回收装置投产后,塔底锥部管线经常性堵塞,影响装置正常运行,他现场把脉,方案优化,经调整后系统很快恢复正常。
6月中旬,TP-1气站检修,标准化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风险大,又正值高温“烧烤”季,他提前编制“三方案两图册”,每天起早贪黑,爬塔、进罐、走流程、看设备。尽管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人脸生疼,可他就像一道铁闸坚守着安全和质量防线,他和86名参检人员一道浴“热”鏖战,为打造油田规范检修样板交出了满意答卷。
“创新能手”攻坚克难
“像师傅一样成为能工巧匠。”张向辉把师傅刘勇作为追赶目标,争做攻坚创效“发光体”。
年初,装置伴生气处理能力不足像个巨大问号在他脑海里盘旋。他通过对轻烃站各节点处理能力摸排,尝试将分子筛再生塔、分子筛冷吹塔及再生气分水器压力调低攻克了难关,年节约处理费用328.5万元,每天为采油厂提供2.5万方原料气处理空间,避免了天然气放空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6月初,面对液化气硫化氢含量超标影响产品质量问题,他首次采取分子筛干燥塔三塔改为“两塔运行+一塔更换”模式,实现了不停产轮流更换分子筛填料减少产量损失,多生产干气252万方,轻烃588吨,液化气408吨。
“育才良师”甘为人梯
在加强自身成长同时,他甘为人梯,做好技能人才的培养与传承。
针对新入职员工多、操作经验少等现状,他量身定制培养套餐,编写站库 PID 图和《一册三卡》,将技师讲堂、仿真练习、导师带徒相结合,创新岗位练兵形式。他利用检修、技改等现场带领新工钻塔进罐,讲解流程和工艺原理,启发引导新工独立思考,将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
上半年由他授课的技能培训和技师讲堂5场次,带徒3人,为高技能人才梯队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拼搏而升华。张向辉在一线舞台书写着他的奋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