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良种,秋收硕果。近日,九师白杨市一六四团六连制种玉米地里,错落有致的制种玉米已经成熟,农机轰鸣田间,职工忙碌地头,一派丰收景象,一颗颗金黄饱满的玉米“金种子”,绘就增收致富的美丽画卷。
今年,一六四团种植制种玉米4.6万亩,预计实现产值1.59亿元,职均增收5万元左右。小小的玉米种子,不仅是农业增收产业增效的核心“芯片”,也提升了职工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六四团六连职工王其海说:“我今年种植了200多亩制种玉米,与新疆阳光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定了订单合同,种植过程中,公司给予技术指导,跟踪服务也都到位。今年的制种玉米长势不错,产量应该比去年要高,预计亩产近1吨。”
连队职工与制种公司签订订单,形成“订单农业+兜底保障+高产提价”的利益联结机制,是近年来一六四团普遍推广的农业发展新模式。同时,团场支持连队成立合作社,把合作社作为联结龙头企业与职工群众的纽带,有效降低了农户的种植风险,提高了职工群众的种植积极性。
今年,一六四团五连水丰水务合作社牵头与制种企业签订单,进一步促进连队增效职工增收。“合作社牵头与制种公司签订种植制种主米订单2000余亩。现在是采收季,连队‘两委’发挥服务保障作用,及时联系职工群众采收,确保采收及时,助力职工群众增收致富。”一六四团五连“两委”成员潘雪说。
高度成熟的订单农业模式让农业发展充满“底气”,持续聚集的制种龙头企业让产业发展充满“后劲”。
近年来,一六四团大力实施“制种基地工程”,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制种加工企业推动制种玉米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让制种玉米成为团场的支柱型产业,推动团场经济发展,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和兵团级制种产业园区。
一六四团制种玉米产业园区目前有3家制种玉米的龙头企业,不仅让“企业+合作社+职工”这一订单农业的利益连接机制在团场得到广泛普及,也让制种玉米的年果穗加工能力得到稳步提升。同时,通过政策扶持、梯度培育等措施,不断提升制种企业创新能力,推进制种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管理水平。
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新疆阳光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建了高度专业化的制种团队,团队技术员们通过划分责任片区,实现了秋收服务全程全方位覆盖,确保制种玉米颗粒回仓。
走进新疆阳光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采收回来的玉米正随着传送带运往车间内等待脱粒加工作业。“今年,公司签订制种玉米订单2万余亩,现有玉米果实烘干线两条,年籽粒加工能力在18500吨左右,高度科技化与全程机械化的生产线,让公司的果穗加工能力实现全新突破。”新疆阳光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杨说。
制种公司提供农机“高马力”,连队党支部与合作社化身职工“管家婆”,农业林业草原和生态环保中心充当统计“总舵手”,三方合力上三重“保险”,让玉米采收能顺利有序进行。
一六四团农业林业草原和生态环保中心副主任郭翔说:“我们积极联系连队“两委”和制种企业,确保制种玉米收获工作能够顺利。”
采收服务温暖职工心田,订单种植鼓了职工群众腰包,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目前,一六四团引进制种企业10家,建成加工生产线65条,稳步提升果穗年加工能力至12万吨,种子产品发芽率、纯度均突破98%。
新疆阳光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员工在分拣制种玉米。 贺奥凯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