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科技赋能隧道建设 全力打造创新引擎

作者: 陈雪梅    来源: 中建新疆建工一建    日期: 2024-09-27

  河马泉新区是乌鲁木齐市拓展新城区、转换发展动能的重点区域,华光街东延项目作为乌鲁木齐市河马泉新区核心路网工程,是连接中心城区与河马泉新区的重要通道。而华光街隧道项目作为华光街东延项目的“咽喉”,是疆内已建成通车和在建隧道中断面最大的隧道,也是中建新疆建工承接的第一个隧道项目,也是一建第一个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的项目。

  华光街隧道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隧道、道路、地下管线、照明、交通安全设施等,施工范围长1.35公里,为分离式中隧道,双向六车道设计。华光街隧道是乌鲁木齐已建成通车的隧道中,唯一一个设有人行道的隧道。

  从颠簸的尘土飞扬到现在一路坦途进入河马泉新区,只用了三年。2019年3月15日华光街隧道项目开工建设;2020年5月19日实现右洞贯通;2020年6月30日实现双洞贯通;2020年11月16日顺利通车;2021年9月14日通过竣工验收。

  时间拨回至2019年3月,项目建设之初,隧道进洞条件差、地质复杂,项目积极与有关单位沟通协调,按节点完成爆破工程行政许可,过程中紧跟每次炸药审批和配送,确保现场工序衔接。通过调整掘进及支护参数,克服围岩破碎带来的施工降效,先导洞成功贯通。

  为解决专业管理人员不足、经验匮乏难题,项目团队反复实践,邀请专家进现场讲解隧道施工技术、要点,多次技术论证,提高施工效率。隧道为高寒冻融、强腐蚀隧道,含有多种有害气体,建设过程中尤其要做好有限空间的安全管理,项目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十八字方针,有毒有害气体逸出前对隧道进行通风,气体检测满足要求后才进入掌子面作业。

  各班组间执行交接班制度,作业人员进出洞口必须登记。施工过程实行项目经理带班、管理人员全过程跟班作业。为促进按期履约,项目多次与设计单位对接,调整施工工法,优化施工工序,进行了6项高危大工程方案专家论证,以冬季施工抢回工期,且工程实体检测100%合格,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及节能绿色施工等一系列措施,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建设任务,得到各级政府及建设单位的一致好评。

  为进行设计复核、工序模拟、可视化技术交底和成本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质量,项目成立BIM小组,13名成员一边学习技术一边干,互相交流经验,独立完成智慧工地控制中心平台的搭建。同时,项目通过BIM技术对每个构件进行编号,复核构件空间坐标、预埋件及预留洞室位置,进行构件模拟拼装,从源头为工程高质量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保障施工人员安全,采用隧道智能定位平台进行全过程人员定位智能化监管施工,成为全疆先行先试创新施工项目,列为全疆智慧工地的样板。项目BIM+智慧工地平台的运用,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建造、绿色施工技术、新技术、新工艺等高科技技术智慧管理和标准化施工,项目科技技术在当时达到领先水平。

  “建工出品、皆要精品”深深印在每名建设者脑海中,项目通过实施全员质量管理,确保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都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操作,形成了从原材料采购、施工过程控制到成品保护的全链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项目获实用新型专利7项、科技立项5项、工法4项、发表国家期刊论文4篇,获“优路杯”全国BIM大赛等国家级大赛奖项3项;举办自治区、市级观摩会3次,受到政府单位、集团各级领导关注,使业主方等高度认可中建新疆建工的建设能力。2022年项目获得乌鲁木齐市建筑工程“亚心杯”;2023年获得“新疆市政金杯示范工程”、新疆建筑工程“天山奖” “国家优质工程奖”。

  三年,从一张蓝图到一幅盛景,华光街隧道的建成直接实现了中心城区与河马泉新区的便捷通行,道路通行距离由原来的10公里缩短至4公里,有效缓解了乌鲁木齐城区道路交通压力,提升道路基础设施水平和区域交通功能。

  一建将继续秉承央企使命,用心打造更多川流不息的交通要道,见证城市发展与变迁,助力交通强国,增进民生福祉,拓展幸福空间。

[信息发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205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