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迎来90周年华诞。
薪火相传九十载,接续奋斗谱华章,为展现自治区人民医院90年办院历程与风采,抒写对医院热切的情怀,继承医院优良传统,医院举办了建院90周年征文活动,与医院一起成长的社会各界人士书写《我与自治区人民医院的故事》,追忆医院90年发展历程,描绘记忆深处的动人细节,自活动开展以来,陆续收到了医院内外人士的热情投稿,现将优秀稿件进行选登。
自治区人民医院对广大投稿作者的辛勤付出、真挚情感与美好祝福表示衷心感谢。
95后麻醉小白成长记
他是65后麻醉医生朱斌,我是95后麻醉医生陈楠,他在院时间30多年,我在院时间4年。恰逢我们共同的家,热爱的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建院90周年,特写此文,记录我们在麻醉手术中心麻醉科的故事。
2017年,我结束大学生活,顺利步入研究生的求学之旅。彼时,成为麻醉手术中心主任徐桂萍教授的研究生,并进入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手术中心麻醉科进行规培。
初入医院的手术室,我可谓刘姥姥进大观园——开眼了。手术室很大,光手术间就有54间,复苏室3个,分布在全院的各个角落,以至于我刚来的时候分不清东南西北。根据手术量的多少、手术分型、麻醉要求,规培期间的轮转要求我们每天去不同的手术间,与各科室的医生配合,一开始,在手术室迷路对我来说是常事。
麻醉工作的内容非常广泛,小到各种检查比如支气管镜、胃肠镜、膀胱镜,大到各种疑难复杂手术,以及造福各位准妈妈们的无痛分娩,全院各个科室的抢救先锋——抢救气管插管,为患者更好地进行肠外营养的CVC深静脉穿刺等,都有我们麻醉医生的身影。身为麻醉小白,我在手术室的每一天都是如履薄冰,因为书本上的知识和临床实践完全不同。还好,科室会为我们分配经验丰富的“老大夫”,开启一对一的言传身教,于是我遇到了朱斌老师。
当时我听说,朱斌老师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大家都说他是手术室的“王”,一年365天都可以看到他勤劳的身影,所以每年医院评选劳模都有他。重点是,他的患者一般都是极高危的。遇上这么强的老师让我忐忑不安,每次遇到危重症患者,都要跟他打N久的电话,逐一汇报。朱斌老师指导我完善术前的各项准备后,经常为我打气:“没事没事,年轻人,这是挑战嘛,怕啥呢?你害怕了,病人咋办?”
初来乍到,我不会打硬膜外麻醉,打了之后效果也不好,所以有大夫直接点名:“朱老师,您亲自打吧,这台手术急!”朱斌老师看看旁边垂头丧气的我,十分护犊子地说:“没事,我看着她打,你放心吧。”
跟着朱斌老师,麻醉的各项操作我熟悉熟悉再熟悉,直到完全掌握,最后想不会都难。有一次我问朱老师:“干这么多活,你不累吗?”朱老师说:“不累啊,现在多好,你是不知道我们以前的环境。”
1988年,朱斌老师毕业后入院工作,分配到当时的急救创伤中心,在一个小小的简易手术室里工作,没有麻醉机,没有固定的监护设备,那时他们最擅长的是局部麻醉以及盲打神经阻滞,主要麻醉方式以局麻为主。
1998年,医院建立手术麻醉科,朱斌老师正式成为其中一员。他说,那时的麻醉方式主要以硬膜外为主,达到90%以上,只有极少数手术以全身麻醉为主。主要原因是全身麻醉设备不齐全,医院那时几乎没有麻醉机和完整的监护设备,麻醉药物也有局限,只有普鲁卡因、司考林等我只在教科书上见过的麻醉药物。且全身麻醉后药物的代谢时间长,患者不易醒来,增加麻醉时间,那时就能不做就不做。
朱斌老师说,麻醉医生以前每天都要比赛谁来得早,早早地抢仅有的设备,甚至要抢氧气罐。大家判断患者的呼吸频率,要么在口鼻处放一块棉花,要么自己心里默数患者胸廓的起伏。围术期血压的测量靠水银血压计,术中要握着患者的手自己在心里默数着脉率……听着这些,我感觉不可思议,不敢想象当时如何麻醉甚至如何手术,简直是盲人摸象。
到了2004年,医院外科楼建设完成,手术麻醉科正式搬迁至此,每间手术室都配备了全新的进口麻醉机、监护仪,以及各种先进的麻醉药物;2021年,自治区人民医院建立了全疆第一家麻醉重症监护室AICU;2022年,我们全面备有了先进的Bis脑电深度检测仪、脑氧饱和度监测、包括苏州路院区手术室;2023年我院成立白鸟湖院区,设备完备。我们麻醉科如今拥有最先进的设备和与时俱进的技术,业务也在不断扩展。
我永远记得,当我为毕业焦虑时,高琳老师鼓励我说肯定没问题。初入科室做腰椎手术,动脉总是扎不上,有时一连一周都失败,熊宇翔老师一边手把手教我操作,一边向患者解释:“这是我们的小大夫,有点紧张,让她再试一下吧。”患者说:“没事,姑娘,你扎。”巡回护士金鹿老师站在我身边鼓励我,教我从打静脉针开始,慢慢学会穿刺置管的手感。我跟着赵莉老师学习肌间沟臂丛的神经阻滞,她教完后,我在等待手术的时间里对患者说:“阿姨,能不能再让我用超声看一下组织解剖结构?”阿姨欣然同意并且安慰我说:“姑娘,你别怕,使点劲,你师傅刚才比较用劲,你太轻了……”
从基本掌握书本知识,到临床上独当一面,我经历了无数起起落落,我要感谢所有患者和老师对我的帮助,感恩我赶上了医院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有幸我在其中。
人们常说麻醉医生是“幕后英雄”,我从前也常常感到失落。徐桂萍主任跟我说:“为什么一定要患者记住你呢?只要每天踏实地让每位患者睡去再安全醒来,自己回家就能睡一个安稳觉,这就是幸福。”
对呀,这就是麻醉医生的成功。今后,我将继续秉承人民医院为人民的宗旨,诚心诚意为每一位患者服务。我们麻醉医生永远在路上,愿我亲爱的家90岁生日快乐,期待100岁时我们的家会更新更强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