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博乐市小营盘镇的玉米、水稻、土豆等农作物迎来丰收,农户们忙碌于抢收之中。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吐鲁达洪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为群众的秋收工作助力。他说:“从去年开始,微信群少了很多,我现在只有两个关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工作群。会议和调研也减少了,让我们这些专业技术人员有了更多时间去服务群众。前不久,我还联系了第五师团场,帮农户协调解决了收割机不足的问题。”
专业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
如同吐鲁达洪一样,今年小营盘镇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党员干部坚持每日走访群众。他们在做好技术指导的同时,现场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也正是因为如此,小营盘镇今年的冬小麦高产示范攻关田再创佳绩,制种玉米丰收在望,蔬菜更是接到了国内一线城市的订单。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博州基层减负工作的有力推动。
专业技术人员在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指导。
进入2024年,博州紧紧围绕“减负”与“赋能”,从文件、会议、督检考、基层治理以及关心关爱等多个方面推出细化落实举措。在制发文件、召开会议、开展督检考等活动中,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项目式监管,不断健全完善为基层减负的各项机制措施,让基层干部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谋实事、抓落实、促发展之中。
博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机制负责人说:“在州级层面开展检查、调研等活动时,如果内容和线路重复,我们会要求相关部门合并开展,从源头减轻基层迎检负担。同时,我们加大了对形式主义增加基层负担问题线索的核查整治力度,公开通报了一批反面典型案例,持续释放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减弱、必须提档加速大力推动的鲜明信号。目的就是要让各级各部门真正重视基层、关心基层、爱护基层,让广大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老人与社区志愿者谈心。
今年,博州在提升发文和开会质效方面持续发力,确保文件会议数量只减不增。上半年,文件和会议数量同比下降20%以上;清理了30个未使用的公开账号,规范政务App和小程序,解散了近600余个工作群组,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指尖”工作中解脱出来。
基层减负并非只是做减法,更要善做加法。随着材料、报表等工作的减少,基层干部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抓落实,更好地服务群众和企业。
在阿拉山口市,各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干部包联企业的作用,常态化走进企业、查看项目、抓生产,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市场、物流等方面的困难,为企业全力生产创造条件。
阿拉山口海关关员为企业开展政策讲解服务。
从数据上看,上半年阿拉山口口岸出口通关环节从12项压缩为4项,出口转关通关环节从8项压缩为3项,压缩幅度达2%;进出口货运量已达686.9万吨,同比增长7.6%,通行班列数量稳定增长,平均日通行量达20列以上。从实际效果来看,基层减负的成果不仅仅体现在数字的变化上,群众和企业也切实感受到了变化。阿拉山口东贝洁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边境小城运行了10多年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今年年初,企业计划扩大产业规模却不知从何下手。作为包联干部,阿拉山口市委副书记余志毅在走访时,针对企业的困惑,宣传中央、自治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相关政策,并联系市发改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共同探讨如何更好更科学地消纳光伏电力问题,助力企业科学规划新建项目。企业负责人张亮感慨道:“干部来企业询问诉求,帮助我们解决困难,一起交流企业未来的发展,让我感受到了高效快捷的办事效率。”
在为基层减负的同时,博州还持续实施关心关爱干部职工十二条措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在节假日不开会、不发文、不检查调研,坚持动真格、出实招。严格执行村(社区)职责事项准入管理,清理规范3044个各类机制牌子,健全完善依法履职、依法协助政府事项、依法出具证明事项,拿出为基层松绑减负的“干货”,营造出上下联动为基层真减负、服务好群众和企业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