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职工群众需求 推动“法治大宣讲”提质增效——
宣讲接地气 法治入民心
“法治大宣讲”活动启动以来,九师白杨市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精准普法、靶向发力,将法律知识、法律服务送到职工群众“家门口”,为基层治理法治化进程赋能加速。
定制“菜单”、精准“滴灌”,满足法治需求。“牛羊、饲料买卖时,交易金额和交易时间等不能只是口头约定,以免发生交货不给钱、给钱不交货的纠纷,因为口说无凭,一旦发生纠纷解决起来会很被动。”这一幕发生在一六五团以案释法宣讲员面对牧民开展的集中宣讲活动中。
九师白杨市返乡大学生向群众宣讲法律知识(资料图片)。
此次“法治大宣讲”活动以职工群众需求为导向,各团司法所定期了解、收集、分析辖区职工群众的法治需求,组织返乡大学生结合职工群众身边案例、法律需求、网络热点案例,灵活制定宣讲“菜单”,按照“一连一宣讲 一连一品牌”的方式,将“面对面”“点对点”“点线面”宣讲相互融合、相互补充,通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身边人带动身边人”,开展集中宣讲51场次,职工群众参与2805人次。
一六一团4名返乡大学生赴边境连队,用身边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件为例,向职工群众讲解诈骗类型、手段及防范诈骗的方法,提醒大家时刻提高防范意识,切莫贪小便宜。
多面融合、立体感知,强化宣讲效果。“新进直播间的小伙伴,有问题可以直接问……”这可不是哪个商家在网络带货,而是一场公益普法直播。
师市通过加强载体融合、阵地融合,让宣讲“走出课堂”,走出了一条融合式宣讲的创新之路。将文艺汇演与大宣讲活动结合,通过快板、“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再穿插“法治大转盘”“法治谜语大家猜”“法律知识有奖问答”等小游戏,进一步激发职工群众参与法治宣讲的积极性。
同时,组织返乡大学生与职工群众共同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庭审现场”变成“宣讲课堂”。发动全体返乡大学生参与“流动普法”“线上讲法”,鼓励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普法微视频,择优在师级媒体平台播放。
8月2日,朝阳新区管委会组织返乡大学生与社区居民走进检察院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大家身临其境感受庭审氛围,接受了生动的法治教育,切实增强了宣讲活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据悉,已开展模拟法庭活动5次、“法治云课堂”2次、流动普法31次。
全面浸润、多维发力,夯实法治根基。“听完我的讲解,大家有了哪些了解?请大家发言说说看。”在民法典主题公园,朝阳新区返乡大学生为居民讲解民间借贷纠纷典型案例,吸引了众多居民聆听学习。
师市把法治宣传浸润到职工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提升大家的法治素养。通过整合普法阵地,将室内外法治文化设施“串珠成线”,依托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墙等,组织返乡大学生借助文化阵地现场讲法,引导职工群众感悟法治力量,提升浸润式法治宣讲效能。
加强网上阵地建设,与师市党委宣传部、师融媒体中心对接,在《北疆时报》及“美丽九师”“长安九师”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利用“法治白杨”抖音号、各团场微信公众号、连队微信群、QQ群推送活动信息53条。利用各类电子屏滚动播放普法微视频40余次,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报道,在师市营造出浓厚的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