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饭喽!”9月10日中午,随着一声响亮的吆喝,在米东区羊毛工镇协标工村的一块红薯地里,顿时热闹起来。农民们纷纷围拢,接过热腾腾的饭菜,有干煸炒面、凉皮、拌面等,价格从6元到20元不等。
村民李文龙接过饭菜告诉记者:“过去秋收时,午饭吃的都是早上带到地头的冷饭冷菜,凑活一顿。现在好啦,热乎饭菜送到地头,又香又便宜。”
李文龙说,“我和爱人每天收红薯可以赚200元,不仅吃上了热乎饭,还挣上了钱,干活更有劲了!”
每年秋收季节村民劳动强度大、时间紧,许多村民为节省时间自带饭菜,等到吃的时候已经凉了。为了让村民吃上热乎饭,协标工村“两委”选择了交通便利、便于送餐的地点开设饭馆,并动员村内闲置劳动力和有餐饮经验的人员参与运营。
与此同时,村“两委”还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降低饭馆运营成本,并邀请市场监管、卫生监督等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确保饭馆符合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
“我们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要让秋收工人在辛勤劳动之余,能够吃上一口热乎饭,感受到家的温暖。”协标工村党支部书记马龙说。
为了吸引更多村民前来就餐,协标工村“两委”还通过多种形式向村民宣传饭馆的开设信息和优惠措施,并邀请村民代表提前体验菜品和服务,通过口碑传播扩大影响力。
目前,协标工村已积极协调开设了三家便民饭馆。马龙说:“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村里的闲置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路口农家饭馆负责人马福兰说:“感谢村‘两委’协调和支持,让我们在这里开设饭馆。这不仅解决了秋收工人的就餐问题,还为我们提供了创业机会。我们会继续努力,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美味的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