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警示一、提高警惕,远离“跑分”洗钱犯罪
“工作轻松,会电脑操作、银行转账即可,日赚千元!”李某在网上看到这么一条广告后,立即与对方取得联系,使用微信和支付宝收款二维码在网上收款,再根据接收的指令将收到的钱通过绑定银行卡转到指定的银行账户,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李某利用自己的账户累计转移非法资金高达250万余元,非法获利2万余元。随后李某在“工作”中突然发现名下所有账户被冻结,并在同年4月李某被警方抓获。
案例警示
“跑分”是一种洗钱行为,是通过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账号为他人代收款,再转到指定账户将赃款分流洗白的犯罪行为。该行为可能涉嫌的罪名包括但不限于洗钱罪、帮助网络信息犯罪活动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跑分”平台通常以“高额返利”为诱饵骗取个人支付信息,常见的“跑分”方式,就是通过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卡进行。一旦参与“跑分”挣钱,沦为诈骗团伙的帮凶,就会受到法律严惩。
案例警示二、警惕以数字藏品为幌子的非法集资陷阱
张某、刘某利用区块链技术将低价购买或从网络免费下载的图片包装为“数字藏品”在平台上销售,并谎称平台是与官方文化协会联合打造、并与多家博物馆合作联合发布的。平台建立后,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社交网站等渠道,面向社会公众推广平台上的“数字藏品”,并虚假承诺只要购买了这些藏品,不仅能定期以双倍的价格回购特定“数字藏品”,还能享受平台分红、元宇宙土地优先购买权等专属会员权益。
不仅如此,经过精心设计,平台还设置了一些特殊的规则,比如,购买多个特定“数字藏品”后还可以合成稀有高阶的“数字藏品”,购买盲盒可以进行积分冲榜,并兑换现金、苹果手机、名酒等礼品。为了提升可信度,还向用户开放二级市场进行交易,自买自卖,虚增交易量及价格,营造交易火爆且有升值空间的假象。一波操作后,“数字藏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张某、刘某也获利颇丰,在收到用户的钱款两人就陆续提现并分赃。同年9月底,二人见目的达到,为逃避收益承诺和法律责任,张某停止服务器续费,“数字藏品”平台关闭,造成用户无法提现、无法查看“数字藏品”。据查实,该平台吸收数千名用户资金共计134万余元,造成集资参与人损失共计41万余元。
风险提示
互联网金融是新生事物和新兴业态,其本质仍属于金融,遵循金融投资规律。社会公众在通过网络参与金融业务时,应当树立正确的投资风险意识,要了解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保本不可能高收益。要客观评价自身风险认知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金融产品。切勿盲目追求高收益却忽视了高风险,跟风投资自己风险承受能力之外的金融产品,以免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平安人寿新疆分公司供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