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北麓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喀热开其克乡,维吾尔语的意思是“泉水沟”。2021年12月,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党委在这里组建兵地融合发展阿克陶乡村振兴示范区,兵地携手共同推进示范区建设,他们如同涓涓泉水,滋润着喀热开其克乡。如今,这片土地发生了美丽的蝶变。
阿克陶乡村振兴示范区鸟瞰。李华北 摄
小麦丰收 全县第一
9月2日一大早,阿克陶县喀热开其克乡比纳木村科技示范户阿不都守克热·肉孜,走进乡里的农资营业部,预订了新冬52号小麦种子。今年他种植的40亩新冬52号冬小麦喜获丰收,单产714公斤。而在去年,他的小麦单产只有400多公斤。
“我特别感谢六师的干部,给我们带来了优质的麦种,还教我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阿不都守克热·肉孜激动地说。
示范区产业组组长赵卫国(右)在查看小麦长势。李华北 摄
和阿不都守克热·肉孜一样,喀热开其克乡许多种粮户也喜获丰收。6月12日,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实测,喀热开其克乡冬小麦单产创阿克陶县第一名的好成绩,全乡1.3 万亩小麦总产661万公斤。
喀热开其克乡托普热利克村村民海仁古丽·吾拉音今年种了25亩小麦高产示范田,在专家高产栽培技术的指导下,单产也达到了700公斤。
“两年前,这么高的单产我想都不敢想,那时候,不相信科学技术,地里的草长得比麦子还高。现在有了农业专家的指导,小麦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海仁古丽·吾拉音说。
“在六师五家渠市党委、兵地融合发展阿克陶乡村振兴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和喀热开其克乡党委的共同努力下,全乡1.3万亩小麦新品种种植率达到百分之百,平均亩产507.5公斤,最高产达到714公斤,群众收入增加了,提高了种粮积极性。”喀热开其克乡党委书记刘力源说。
喀热开其克乡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由于耕地零碎,大型农业机械无法进地作业,村民普遍采用传统粗放的种植模式,小麦产量一直较低。
2023年10月14日, 托普热利克村农机大户阿不都守克热•吾休(左一)开着装有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的精量播种机,帮助村民艾尼瓦尔播种新冬52号冬小麦,希望的种子播进了大地。 张新慧 摄
针对喀热开其克乡的现状,示范区决定发挥兵团先进生产力的优势,打造高标准科技示范田,带动全乡冬小麦种植水平整体提升,以此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两年来,示范区为喀热开其克乡科技示范户提供新冬52号小麦高产品种以及化肥、农药等农资扶持,推广创全国小麦高产纪录的奇台农场栽培模式,使用先进农业机械进行标准化作业,科技专家全程技术跟踪指导。一次次培训班、现场会、推进会,让干部和群众大开眼界、备受鼓舞。
2023年6月14日,喀热开其克乡举行冬小麦示范田小麦测产现场会,托普热力克村科技示范户玉苏甫艾买提·艾山(左二)种植的冬小麦预测亩产公斤数名列第一,达到630.84公斤,获得奖励。 杨芷薇 摄
“六师农科所专家指导我们种植的225亩示范田,用的是新冬52号冬小麦良种。有了专家的指导,大家种粮创高产的信心更足了。”比纳木村党支部书记买合木提·木沙说。
“示范区建设高标准示范田的目的,就是要发挥兵团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的作用,种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帮着村民赚,团结和带动喀热开其克乡的干部和村民,转变观念、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凝聚人心!”示范区产业组组长赵卫国说。
2023年,经阿克陶县农业农村局测算,喀热开其克乡冬小麦平均亩产481.14公斤,位居全县首位,群众亩均增收800元至1000元。其中,在示范区指导下种植的500亩高标准示范田,小麦平均单产595.8公斤。
阿克陶乡村振兴示范区高标准麦田航拍。李华北 摄
今年,示范区继续扩大高标准示范田建设面积,大面积推广种植新冬52号小麦良种,全面推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喀热开其克乡小麦平均单产再创新高,干部群众科技种田的热情更高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干劲更足了。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兵地融合发展阿克陶乡村振兴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与喀热开其克乡党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小手拉大手 全家一起学”及文艺轻骑兵文化交流等品牌活动,有形、有感、有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8月11日,阿克陶县喀热开其克乡的20名学生结束在北京、山西的研学,五家渠市是他们研学的最后一站。
这是六师五家渠市党委首次组织示范区的学生前往北京、山西及五家渠市研学。今年,示范区与喀热开其克乡人民政府联合开展“小手拉大手 全家一起学”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活动,进行月度评比和学期评选,获得一、二、三等奖家庭的学生,由师市党委统一组织前往北京、山西及五家渠市研学。
“在天安门广场,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来的时候,我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无比自豪!” 同学们难掩激动的心情。
喀热开其克乡中心小学教师热合买吐拉·艾力木说:“‘小手拉大手 全家一起学’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活动开始以后,家长和孩子都积极参加。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就和家长一起学习。比赛的时候,他们把爷爷奶奶也请来参加,有的老人以前听不懂,现在都会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得特别好,这充分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在大家心中深深扎根。”
“六师五家渠市党委组织的这项活动非常有意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六师五家渠市党委高度重视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到了对口支援和兵地融合发展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在当前加快推进兵地融合发展、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示范、借鉴和推广意义。”兵团党委党校民族宗教学教研部主任白关峰说。
时值初秋,喀热开其克乡一片欢腾。五家渠市政协组织的文化文艺轻骑兵交流演出在阔什都维村举行,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同演绎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感人场景。现场的人们热泪盈眶、心潮澎湃。
“活动真正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时代主题,大家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热合买吐拉·艾力木说。
在春节、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在“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师市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师市文体广旅局、市政协、山西省文化团体等深入喀热开其克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像清澈的泉水浸润着人们的心田。
“我们的干部和群众都十分高兴,以前都是在电视里看这些精彩的节目,现在送到了我们身边,让大家的文化认同有了进一步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地根植在群众和干部的心中。”喀热开其克乡党委书记刘力源说。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我们通过文化润疆让大家更深入地明白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丰富和充实着各族群众的精神世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兵地融合发展阿克陶乡村振兴示范区副指挥长宋新疆说。
一场场精彩的文艺演出、一次次文化交流活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增进了兵地各族干部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的向心力、感召力、凝聚力显著增强。
“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既满足了全乡干部群众的文化需求,又增强了全乡群众的精神力量。在兵团凝聚各族群众大熔炉作用下,喀热开其克乡群众已养成现代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我们的文化事业快速发展,中华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刘力源说。
改善民生 凝聚人心
时至金秋,六师五家渠市投资建设的喀热开其克乡学校教学大楼也即将竣工。看着焕然一新的教学楼,孩子们欢呼雀跃。
“很快就能在宽敞明亮的新教室里上课了,我真希望那一天快点到来。”喀热开其克乡小学生热依曼·台外库力高兴地说。
师市党委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兵地融合发展阿克陶乡村振兴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民生领域投入力度,修建中心学校、医院、城镇道路等民生基础设施,对幼儿园、文化广场等进行提升改造,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兵地融合发展阿克陶乡村振兴示范区广角。李华北 摄
2023年以来,师市党委将示范区路网提质升级列为重点项目,投资3500余万元,将喀热开其克乡道路进行改扩建,使之成为提升村民幸福感的民心路。今年4月,五家渠城华市政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承接了喀热开其克乡市政公共服务运营管理,全力打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过去,乡里的路由于年久失修坑洼不平,影响了居民出行。现在道路修好了,每天还有环保车打扫,我们都很高兴。”喀热开其克乡群众卡迪热阿吉木·买买提吐热孙说。
兵地融合发展阿克陶乡村振兴示范区修路。李华北 摄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师市党委提出的城镇做靓、产业做优、乡村做美、人心做稳的工作目标,加大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帮扶力度。今年师市党委筹措资金1亿元投入民生项目建设,目前,各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示范区副指挥长宋新疆说。
过去,农业是喀热开其克乡的支柱产业,二三产业几乎是空白。在师市党委周密部署下,示范区制定了“先产业、后园区、再城镇”的发展思路。
喀热开其克乡邻近314国道,位于盖孜河与乌帕尔河之间,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示范区与喀热开其克乡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乡村旅游,带动三产服务业的发展。
兵地融合发展阿克陶乡村振兴示范区鱼塘航拍。李华北 摄
“目前,我们已对接师市文旅集团,依托X398道路、围绕张骞泉、比纳木湖等旅游资源,打造旅游集散地,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宋新疆说。
在师市党委统筹下,新疆国恒、新疆国兴等企业纷纷进驻喀热开其克乡,围绕做优产业发力。
喀热开其克乡阔什都维村的现代果园示范项目,过去曾是一片戈壁荒滩。今年4月,新疆新农现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76万元在这里建设了50亩高标准果园示范项目,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通过挖走砂石、填入土壤,再灌水压碱的方式,种植了5043株苹果树。我们将果园交给村里新成立的合作社管理,助力村民增收致富。”该公司生产部负责人王晓峰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示范区与喀热开其克乡通过大力发展现代畜牧养殖业和特色林果业,在博斯坦村建设2000只肉羊育繁育肥试点示范养殖场;努力盘活喀热开其克乡1000亩水域资源,发展特色水产养殖,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拓宽增收渠道。
“在这里工作离家近,每个月除了3000元的工资,还有绩效可拿。能在家门口就业,我非常高兴。”喀热开其克乡黄麻鸡场员工、四村村民依拉木江说。
“示范区在产业发展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今后我们也要按照这样的思路,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喀热开其克乡阔什都维村党支部书记吐达吉·阿不都克力木说。
“全乡各族群众深深感受到了兵地融合发展带来的变化,大家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强了。兵地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兵地融合纽带更加紧密、更加坚实。”喀热开其克乡党委书记刘力源说。
心手相牵、精神相依,共赴未来。盖孜河在昼夜不息地奔腾,这条见证了喀热开其克乡变迁的生命之河,将继续传唱兵地融合发展的动人故事,见证一座新时代的美丽城镇,在兵团精神的滋养下奋力崛起。(李华北 韩海鹏 张新慧 杨芷薇 李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