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四十个教师节,我们向水磨沟区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
来自乌鲁木齐市第53小学的语文教师葛一燃;来自乌鲁木齐市第86中学的副校长买买提·努尔艾合买提;来自乌鲁木齐市第141小学的副校长李玫;
……
今年水磨沟区共有100名获得“最美教师”荣誉称号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他们在各自的教育教学岗位上发光发热;他们用一校一品、各具特色的学校品牌引领发展;他们用师者仁心的教育情怀书写未来。
长期以来,水磨沟区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们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为水磨沟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联盟共建拓宽视野 更新理念互学进步
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水磨沟区通过统筹辖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辖区学校布局,在引进1中、13中、23中、70中、师大附中等市级优质教育资源落地办学的基础上,持续拓展合作办学格局,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在水磨沟区内的覆盖。同时,多渠道对接疆外优秀中小学校开展互动交流合作,建立联盟共建关系。
前不久,乌鲁木齐市第76小学确定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教育集团校。在两校开展的联盟共建活动中,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语文教师王淑昆(北京市骨干教师、兼职教研员、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实践培训基地研修项目“指导老师”)、数学教师吴铎(华应龙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与水磨沟区27所小学的语文、数学工作室成员及教师代表共同开展了“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两校教师通过共同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在推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不断学习进步。
乌鲁木齐市第76小学党支部书记杨文慧说:“通过前沿教师的引领,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的互通,资源共享等一系列实质性措施,能够更新学校教师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加速教师及管理团队专业成长,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奋斗,共同谱写美好教育新篇章。”
水磨沟区通过积极搭建优质教育资源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优质学校辐射引领作用,共建学校围绕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教育教学研究、教师队伍建设、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深入学习交流,通过互派教师沉浸式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艺和教学艺术,促进水区教师队伍内涵式发展。
目前,乌鲁木齐市第50中学、乌鲁木齐市第64中学、乌鲁木齐市第59小学、乌鲁木齐市第41小学等多所辖区学校,与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长沙市、重庆市等地学校联盟共建,教师们在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先进办学理念和素质教育新模式、丰富的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学习,促进水磨沟区发展综合全面的高质量教育。
领航聚合力 同心促发展
水磨沟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教育资源布局更加优化,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升,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辛勤劳动、忘我付出,为水磨沟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今年水磨沟区通过成立“水磨教育”名书记(校长)、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其中包括姜伟名书记工作室、董伟名书记工作室、李紫名校长工作室,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传承办学治校理念,大力培养“教育家型”管理人才,不断提高工作室成员的理论修养和办学治校能力。
乌鲁木齐市第38小学党支部书记董伟说:“通过制定详细计划,以三年为周期,充分发挥工作室的个人及名校优质资源,学习好的办学经验、先进的教育理念,针对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品牌特色的推广等都应该系统地进行提炼和总结,并通过教学研究、培训、学习,形成磁场效应,扩大品牌影响力,带动更多的成员校快速发展。”
水磨沟区还成立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初中英语、初中化学等15个名师工作室,共有29名主持人、170名工作室成员、251名工作室学员。
乌鲁木齐市第19中学语文教师、水磨沟区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石锐说:“通过带动成员老师们攻坚克难,形成一个供教师及学生一起享用的资源库。同时,依托名师工作室建立的‘1+10+N’(即主持人、成员、学员)的模式,让各个校区的教师通过平台发挥优势,加大教师团队培训、交流合作,促进资源整合,提升整体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水磨沟区还全面启动了“水区千人培养计划”,通过北师大、陕师大、新师大等高校助力,培养100名管理干部、200名骨干教师、700名青年教师,推动水磨沟区教师队伍整体升级。
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
今年9月,新学期伊始,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与水磨沟区教育局开启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合作。挂牌“水磨沟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基地”、建立“水磨沟区少年科学院”、聘任27名水磨沟区中小学校科学副校长等一系列科教举措相继实施。水磨沟区通过把科技创新融入教育体系,引进、培养和激发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和教育热情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提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我们通过统筹共享各部门资源力量,协同整合校内外资源,精准匹配高端的师资课程,精心打造有品牌、有平台、有队伍、有阵地、有机制的科学教育培养体系,打通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识别与培养的‘绿色通道’,系好青少年科学人生‘第一粒扣子’。”水磨沟区教育研究室主任彭俊峰说。水磨沟区统筹区域特色与资源优势,充分“借力”“借智”“借助”新疆大学资源优势,采取共享高校科研资源、用活高校课程资源、建立研学基地等方式,激发教育潜力,打造“教育强区”,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智慧教育体系。
与此同时,水磨沟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强区”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提高教师素质,保障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减轻教师负担,让广大教师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让教师真正成为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近年来,水磨沟区先后涌现出自治区特级教师、第二批天山英才培养计划教育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红山教育名书记(校长)、红山教育名师工作室考核优秀代表、红山教育领航人考核优秀代表、“甘为人梯 建功立业”教师、全国各类赛事指导等一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水磨沟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局长杨昌盛说:“水磨沟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自觉肩负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潜心教书育人、培根铸魂,持之以恒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教育事业,探索更多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公平的生动实践,守护好学生的身心健康,当好学生成长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