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奉献边疆,播种希望,他们一直在路上……

作者: 曼热帕·阿迪力江、刘超、陈亿文、王真子、徐启帆、洪德孜·木哈买提汗    来源: 博州党委宣传部    日期: 2024-09-11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以春风化雨之姿,润物无声地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祖国花朵。有这样一批教师,他们告别家乡,跨越3000公里来到博州,为了同一个梦想——帮助边疆的孩子筑梦未来。

  在新一批援疆教师中,有一对夫妻档,他们是周太平和陈艳霞。因为对教育的执着,他们从湖北武汉来到博乐市第一中学,投身援疆事业,用真诚和热情,为博州的孩子们筑梦未来。

  陈艳霞一直对援疆工作充满热情。在孩子尚幼时,她就有了这个念头,只是出于对家庭的考虑,暂时放下了这个想法。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她在孩子读高三时,再次提起援疆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在孩子进入大学后,陈艳霞积极关注援疆信息,在2022年4月初,学校发出援疆通知后,她第一时间申请,并鼓励丈夫周太平也一同报名。

陈艳霞(左)和周太平(右)交谈。(曼热帕·阿迪力江 摄)

  来到新疆后,周太平夫妻俩迅速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全身心投入到了教育教学工作中。然而,刚来没两天,他们却为熟悉少数民族学生的名字犯了愁。

  “迪达尔·卡合尔曼”“左合热·阿布拉江”……这些长长的名字,让周太平夫妇在点名时有些绕口,有时甚至要点两次才能正确念出。周太平笑着说:“刚开始在课堂上点名,我真的有点紧张,生怕念错他们的名字。”

陈艳霞在给学生讲题。(曼热帕·阿迪力江 摄)

  为了尽快熟悉学生的名字,周太平夫妻俩各显身手。陈艳霞根据学生的座位顺序,制作了对应的名单,而周太平则利用下班时间回家背诵学生的名字。

  随着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周太平夫妻俩的教学也随之得心应手。虽然教学时间不长,但是看着这些学生,让他们对未来的援疆工作充满了希望。他们在教学中所展现的独特的教学风格以及严谨的教学态度,让学生们对他们充满了敬仰。每当看到学生们渴望知识的眼神,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周太平在上课。(曼热帕·阿迪力江 摄)

  援疆之路虽然充满了挑战,但是周太平和陈艳霞却始终充满信心。他们说:“我们要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为博州的孩子们点亮一盏明灯,引领他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援疆路上的母子兵

  在新一批援疆教师中,来自武汉市第十五中学的王琴和武汉市武钢三中的陈建树这对母子,实属亮眼。他们是武汉从2009年成立教师援疆团以来的首对母子组合,两人还被分到了同一所学校同教高中数学。

王琴(右)和陈建树(左)。(来源:博乐零距离)

  王琴,一名从教33年的资深教师,对于援疆的选择,她坦诚而言,“一方面,我希望能换一个环境,让自己的眼界更开阔,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希望能把湖北省一些优秀的教育理念带到博州。”这是一名教育者对教育事业的坚守,是对自我提升的追求。受到母亲的感染,加之自身的教育情怀,陈建树也坚定地踏上了援疆之路,希望为教育均衡发展作出微薄的贡献。

  初到博州,要调整生物钟、适应干燥的环境,是他们遇到的一大挑战。

王琴和陈建树在备课。(来源:博乐零距离)

  面对挑战,王琴和陈建树并未退缩。王琴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尝试将湖北的教育理念融入当地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陈建树则利用自己的年轻活力,迅速适应了新的教学环境,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以热情和真诚赢得了学生的喜爱。

陈建树在上课。(来源:博乐零距离)

  当被问及与儿子同教一个年级时的心情,王琴笑着说:“其实这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生活中,我们是母子;工作中,我们是同事。我们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我会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让我感到无比的充实和快乐。”

王琴在上课。(博乐零距离)

  王琴表示,这次援疆,她既期待又忐忑,谈到对未来的规划,她说:“这三年,希望我们能继续擦亮湖北教育的招牌。回去以后,我也会把在博州的所见所闻以及教育理念上的感悟进行传递,让学生拥有更开阔的眼界,增长见识。”

  倾心传授教学经验

  53岁的刘林来自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高级中学,拥有35年教龄,现为温泉县高级中学校长。

刘林(中)与学生一起交流,并记录学生反馈。(陈亿文 摄)

  “作为援疆教师,我希望能助力温泉县高中教师专业成长,培养一批名师,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希望能促进学生求真、求实、至善、至美。”刘林说。

刘林在学生食堂调研。(陈亿文 摄)

  刘林从关心学生的饮食起居和求学环境入手,主动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每次和学生交流时,刘林总是拿着一本红色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学生们向他反馈的问题,对待学生他都会给予充分尊重和耐心。学生的健康和饮食也是刘林平日最操心的,他主动走进学生食堂,叮嘱食堂做好饭菜,督促学生把饭吃好,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如父亲般的温暖。

刘林与教师们一同探讨教案。(陈亿文 摄)

  作为校长,如何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当地年轻教师快速提升教学素质和能力,也是刘林工作的重要部分。刘林主动与本地教师朱柯结成师徒,为其传授先进的教学经验,帮助修改教案,一同探讨如何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等,在刘林的帮助下,朱柯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刘林与援疆教师黄仕新一同和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交流。(陈亿文 摄)

  “刘校长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分享经验和思考,让教研活动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同时,为年轻教师树立榜样,传播学科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最大程度地帮助教师成长。”朱柯说。

  援藏结束再援疆

  跨越重重山脉,在援藏后,又毅然奔赴温泉县援疆。他就是来自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东湖高级中学的教师黄仕新。

  2016年至2019年,黄仕新响应号召,积极投身援藏教育事业,一干就是3年,在那里,他用知识的钥匙开启了孩子们求知的大门。

黄仕新在讲课。(陈亿文 摄)

  援藏期满后,50岁的黄仕新于2023年7月继续踏上援疆征程,他说:“在西藏,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我想让这种力量在温泉县生根发芽。”

  在一年多的援疆时间里,黄仕新接连克服了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习俗不同等困难,用心感受学生的生活状态。他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仅教授课本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孩子们的笑脸、进步的成绩、家长的认可,让黄仕新的付出得到了最真诚的回报。

黄仕新与学生一起玩游戏。(陈亿文 摄)

  “黄老师,工作严谨、认真、仔细,对我们和蔼可亲,他会教我们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他是我见过最认真负责的老师。”学生张舒婷说。

黄仕新为学生辅导功课。(陈亿文 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把学到的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经验,充分应用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真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黄仕新说。

  一家三口来援疆

  但唐荣和余洁来自湖北赤壁第一中学,今年8月,夫妻二人来到温泉县高级中学任教,希望用知识和热情,点燃学生的求知之灯。

但唐荣和余洁夫妻二人课余时间一起聊天。(陈亿文 摄)

  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但唐荣和余洁说,他们最放心不下的是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兜兜。“孩子还小,我们到那么远的地方工作,她怎么办?”这是他们最开始的顾虑。

  经过深思熟虑后,一家3口一同踏上了前往温泉县的旅程。

  到达温泉县后,但唐荣和余洁被当地师生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打动。学校条件虽然有限,但孩子们纯真的眼眸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夫妻俩很快便把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辅导,甚至自掏腰包购买教学用品。

但唐荣在讲课。(陈亿文 摄)

  对于兜兜来说,适应新环境也并不容易。生活习惯的差异,加之思念亲人,让她倍感孤独。但唐荣和余洁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将女儿引入教学活动中,让她在帮助父母的过程中感受成就,也让她在与其他孩子的交往中逐渐融入其中。

  渐渐地,兜兜变得开朗起来,也交到了新朋友。学生们都喜欢这个总是带着微笑的“小老师”,兜兜也在父母的影响下,学会了分享和关爱。

余洁在讲课。(陈亿文 摄)

  “在这里,我们除了传授知识,更想教学生如何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但唐荣说。在他看来,援疆工作不仅是单向的知识传授,更是文化与情感的交流与融合。

  “带着女儿一起来援疆,是想让她切身感受祖国的辽阔,让她参与到民族大融合里。我和妻子希望用自己的毕生所学帮助这里的孩子,圆学生的大学梦。”但唐荣说。

  他们是援疆教师的缩影,在援疆教师中,还有放下患有渐冻症妻子,主动申请援疆的教师付明彦;有退休后,搭上“银龄计划”快车来援疆的教师陈春莲;有放下年幼孩子来援疆的教师谭柳枝……他们默默无闻,却以巨大的热忱和无私的奉献,点亮了边疆教育的希望之灯。

[信息发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