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河枸杞种植历史悠久,是博州精河县独具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也是当地著名的“红色名片”。9月3日,记者走进精河县托里镇吾夏克巴依西村,只见枸杞地里红玛瑙似的枸杞挂满枝头,娇艳欲滴,秋枸杞即将大面积采收。
饱满的枸杞果实。
杞农采摘枸杞。
蒋江松是托里镇吾夏克巴依西村枸杞种植户,种植枸杞已有10余年。蒋江松说:“2022年,我搭上了‘科技种植’的‘新列车’,新栽种180亩枸杞。我们使用枸杞苗木专用定植机栽苗,以前两人一天栽种5亩地,现在每天机械栽种80—100亩,每亩费用才7元,省时省力还省钱。”
蒋江松的受益,得益于精河县近年来深入开展枸杞机械化相关技术研究。精河县派出人员前往多地考察,引进20台枸杞苗木专用定植机,自主改制28台枸杞系列专用机械。2022年3月末,在全县推广使用,实现了精河枸杞从人工粗放种植向机械化规模种植的突破。
杞农在利用机械化种植枸杞。 赛永杰 摄
精河县枸杞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赵玉玲说:“我们在选取良种的同时,还建设了占地500亩的300座育苗钢架大棚。大棚投入使用后,可实现年育苗2000万株以上,新品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新技术新成果应用达到10万亩,枸杞机械化生产水平达80%以上。”
目前,精河县枸杞种植面积超10万亩,年产鲜果6万吨,产值1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农牧民纯收入中来自枸杞产业的收入占18%。
成熟的枸杞。
杞农在采摘枸杞。 赛永杰 摄
近年来,精河县在枸杞种植上坚持绿色生态发展,从产业转型升级入手,从源头上把好枸杞质量关,推行‘六统一分’管理,即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分户管理,组建了枸杞技术管理服务队,建立健全生产管理记录和档案。通过跟踪服务、生产全过程监控等方式,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绿色种植技术服务,与枸杞种植户建立了密切的指导帮扶机制,有效提升了枸杞品质。
技术人员向杞农讲解育苗知识。 赛永杰 摄
赵玉玲说:“为了加快枸杞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每个乡镇场都有四到五名包联技术人员,负责对辖区地块进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同时,积极与第三方农业服务公司合作,引进推广先进的生物植保技术、生物菌肥技术,实现枸杞种植节本增效、提质增效。”
吾夏克巴依西村村民米如山种植枸杞已有20余年,目前种植枸杞50亩。他说:“在枸杞技术员的指导下,我们全程按照绿色标准种植,采用农家肥及枸杞专用液态肥、生物菌肥等新型肥料,从源头保障枸杞的产品质量安全,仅头茬枸杞就收获10吨,全部实行订单销售,目前已收入15万元左右。以前,我们都是‘盲种’,管理粗放,枸杞产量虽高但品质不高,也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每年技术员人员来到我们村围绕修剪技术、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手把手进行现场教学,进一步提高了枸杞的田间管护技术,为今后的枸杞增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托里镇吾夏巴依克西村杞农喜获丰收。
精河县天山果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收购枸杞。
2024年,全县开展60场枸杞产业集中培训,广大枸杞种植户掌握了绿色生产的技术要领及相关知识,提高了枸杞种植户的生产技能,进而提高了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