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追风逐日看新疆丨东天山脚下乘“新”而上

作者: 顾煜    来源: 新华网    日期: 2024-09-03

  现代煤化工产业初具规模、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新材料产业持续优化、装备制造产业集成升级……作为我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之一,位于东天山脚下的哈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乘“新”而上,实现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2023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982.7亿元、同比增长11.3%,全疆排名第1,也是全疆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地级市,增速为2015年以来最高。”哈密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李建勇介绍,其中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24.5亿元,增长17.6%。

  哈密煤炭资源富集,煤炭预测资源量5708亿吨,占全国12.5%。2023年哈密生产煤炭1.5亿吨、同比增长22.6%,外运煤炭6388万吨、占“疆煤外运”总量的57.4%。

  在保障煤炭供应的同时,哈密现代煤化工产业初具规模,正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现有20余家大型煤炭煤化工企业入驻,已形成煤炭深加工产品规模500万吨/年、煤炭分质利用200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160万吨/年、煤制天然气7亿方/年的产能。”李建勇说,哈密正加快建设国家级现代综合能源产业化示范基地,打造千亿级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

  除了煤炭资源,哈密风能光能资源丰富,是全国风光资源最好的地区之一,风区面积占全疆66.3%,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3.03亿千瓦,占全国陆地风能可开发量的6%;日照时数高达3170至3380小时,太阳能资源技术开发量32.09亿千瓦,开发潜力巨大,被确定为国家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光热基地和光伏基地,是“疆电外送”重要枢纽和全国规模最大的风光火电打捆外送基地。

  “得益于当地风光资源优势,哈密并网电力装机达2817.6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达68.1%。”李建勇介绍,2023年哈密全口径发电量650.54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发电量占41%。

  与此同时,依托新能源开发,哈密装备制造产业迎来集成升级。哈密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窦仁才介绍,当地引进了金风、中船、中车、三一集团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企业29家,已建成全疆最大、产业链最全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本地化生产率达70%以上。

  “目前,哈密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14家,现已具备年产风电整机1700万千瓦、发电机500万千瓦、叶片1200套、塔筒1300套、机舱罩650套生产能力。”窦仁才说,同时,聚集一批生产光伏电池、光伏支架、逆变器、铁铬液流储能电池、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电线电缆、化工设备、非标零部件等产品的企业,光伏、储能、电力、煤化工和矿山机械等装备迈出“新步伐”。

  哈密市铜、镍、钛、镁、钒、钼资源量均居全疆首位,如何利用丰富金属资源打造新产业?李建勇介绍,利用当地丰富资源,哈密已建成钛及钛合金2万吨、金属镁3.5万吨、工业硅6万吨的新材料产业,“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动新材料与绿电消纳相融合,打造以钛基、镁基、硅基、铜基为主的三百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

  除此之外,哈密加速引育新质生产力,正在全力打造以氢能、算力为主的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算力方面,哈密积极参与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体系,伊吾县成立了能源算力融合(哈密)研究院,主动谋划构建了郑州—庆阳—哈密城市算力网实验场,先进计算集群一期项目成功试运行,全疆首张国产自主可控的市域算力网已基本打通。

  “氢能方面,我们已初步构建了氢能交通及市政应用场景,已建成投运2座加氢站,配套35辆氢燃料重卡和7辆氢燃料公交车。”李建勇说,下一步,哈密将不断加大算力产业发展支持力度,逐步将哈密打造成新疆参与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布局的“试验田”、促进数算电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同时重点围绕制、储、运、加以及氢燃料重卡、氢燃料电池等产业链,全力将哈密打造成为西部大型低成本新能源制氢基地、西氢东送的重要氢源地和氢能产业链装备制造基地。(完)

[责任编辑:张婧]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98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