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察布查尔县不断探索研究从育种到种植再到精加工成米制品,一条打造稻米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已经成熟。
在察布查尔县孙扎齐牛录镇雀尔盘村稻虾共作、稻蟹共作已成为农民种地的“新时尚”、农民增收的“新法宝”。稻田里,稻穗饱满、蟹肥虾跳,农民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伊犁悦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管小平说:“我们养殖的螃蟹非常干净,底盘和鳃是白色的,没有脏东西,肉质也已经肥起来了,全是蟹黄膏。”
伊犁悦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015年由察布查尔县招商落地后,于当年在坎乡库勒特克齐村首次发起稻蟹共作农业项目。通过为当地农户提供蟹苗,负责技术服务和成蟹回收,辐射带动稻蟹共作1500亩,带动贫困户166户,农民亩产增收1000元以上。一水两育、一地双收,收获的虾蟹、水稻都是有机产品,深受市场青睐,农户每亩地纯收入2000元左右,是常规稻米收入的2至3倍。9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苗种培育研究工作,拥有蟹苗培育、成蟹养殖、稻渔共作、技术推广等优势,截至目前,稻渔共作面积达2500亩,计划在未来5年内完成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区建设。
管小平说:“我们养殖的鱼虾蟹的粪便给水稻提供了有机肥,因为螃蟹是横着走,就给稻田松土了。因此我们种植的水稻加工出来的大米有一种香味,目前种植这种水稻1500亩,供不应求。”
家住坎乡库勒特克齐村的叶尔波力·扎克曾经生活困难,7年前他来到村里的“稻渔共作”示范区打工,负责稻田管理维护。从刚开始看到螃蟹和虾感觉到陌生害怕,慢慢地跟着公司技术员学养殖技术,现在对螃蟹、南美白对虾、罗氏虾、螯龙虾等不同虾的生活习性、养殖技巧都能熟练掌握。
叶尔波力·扎克尔说:“我是2017年来这上班了,在这儿干了7年了,刚来的时候没见过稻蟹养殖的这种方法,也不敢抓蟹虾,经过努力的学习,慢慢的就都会了,每个月工资5000元钱。”
察布查尔县水稻种植历史已经有200多年,水稻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万亩,到历史最高时接近20万亩,如今稳定在7万亩左右,这些年来从追求产量向追求质量转变,秉持着好种出好谷,好谷出好米,好米卖好价的理念,从种植、育种、加工到销售,成功走出了一条稻米从种植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
依托察布查尔县水稻种植规模化、种植技术的成熟,2010年新疆疆粮恒丰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落地察布查尔县,截至目前开发出有机、稻花香、315、粥米等众多系列,共计86款单品,年产量2万吨左右,年营业额实现1亿元左右,成功打造疆粮等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同时企业还带动周边1000多户农户种植2万多亩的水稻。
新疆疆粮恒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游会说:“公司从水稻种植到生产加工到销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水稻全产业链。两个厂区的设计产能是15万吨,是整个伊犁州乃至全疆生产规模最大的一家大米生产加工企业。我们在安徽芜湖建立有中转仓,所有的产品都从安徽芜湖发往全国各地。我们进行了绿色食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企业的这个品牌效应现在也是越来越凸显。以前认为大米只是做米饭吃的,包括我们现在有粥米产品、雪米茶系列,它的花青素含量比较高,通过新品种的研发来带动小众产品的销售,现在每年的产量在3万吨左右,营业额每年在1亿元左右。”
察布查尔县围绕着稻米,做优品种培育,做大稻米加工,做强绿色有机生态稻米品牌建设,同时为增强稻米产业附加值,2015年开展了“稻渔共作”特色种养模式。2016年建设稻田画等稻田观光农业,至此,察布查尔县围绕着水稻产业,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通过探索“水稻+”综合种养新模式,唱响“一田双收”致富曲,8月的察布查尔县进入了稻田画最佳观赏期,吸引各地游客观光打卡。
山西游客曹晓芳说:“我是从山西过来的游客,我感觉稻田画的风光特别美丽,听说察布查尔县是鱼米之乡,在这里都能够闻到稻田稻米的香味,心情很放松,感觉很壮观,心情也随着这美丽的田园风光而放松惬意。”
退休老记者石岩彬说:“我们以前吃的是外地运来的大米,现在我们吃上了多种口味的本地大米,我们感到由衷的骄傲,我们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这些年,刚察县从种植水稻到水稻加工研发等发展各种水稻延伸产业链,创新稻蟹、稻虾、稻鱼等特色种植模式,实现一稻多品,农业附加值更高。不但打响了伊犁河谷绿色生态的有机品牌,也走出了一条“水稻+”的乡村振兴好“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