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王全举:我爱兵团我的家

作者: 苟汇敏    来源: 北疆时报    日期: 2024-08-30

  初秋时节,九师白杨市天高云淡、阳光明媚。记者跟随朝阳新区管委会光明路社区工作人员前往老军垦王全举家采访。在祥瑞小区楼下凉亭里,有几位银发老人围坐聊天,时不时发出朗朗笑声,坐在北面的一位老人尤为醒目,他坐得端正,胸前的党徽红艳亮眼,正聚精会神听大家说话,脸上虽有皱纹却难掩英气。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位就是我们要采访的王全举老人。王全举老人看到我们,很利索地站了起来,招呼我们去他家。

  王全举虽已93岁高龄,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经过简短的交谈,我便感受到老人热情、豁达的性格。

  王全举于1948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及江南剿匪等10余次大的战役,荣立7次战功。

  1959年,王全举被调到兵团农七师工作。“我的军旅生活长达10余年,部队就像我的家,当时调来新疆兵团的时候,我觉得能继续军旅生活,心里很高兴。”说起来到兵团的心情,王全举老人依然记忆犹新。

  1963年初,王全举被调至锡伯堤农场,即现在的一六六团,从事畜牧生产工作。

  王全举说:“当时团场刚成立,人员散乱地住在土房子里,生活物资匮乏,尤其饮水难问题很严重。”

  这样艰苦的生活持续了多年,但是,王全举初心不改地坚守了下来。“这和战役时候相比,生活已经好了太多。”王全举说。

  经同事介绍,1965年5月,王全举和朱云喜结连理,很快便迎来了长子,夫妻和睦、家庭幸福。

  上世纪60年代初,一六六团只有哈萨克土种羊2000余只,这种羊虽有耐寒、适应性强等特点,但是毛粗、繁殖率低、经济效益差。团里非常重视畜牧业发展,作为畜牧工作负责人的王全举,带领专业技术人员在改良、放牧、管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艰苦的工作。

  王全举说:“为了改良品种,我带着3名兽医卫生员白手起家,在距离团场20公里、海拔1100米的大锡伯堤河口处,建立起绵羊配种站。”

  1970年,王全举响应政策,从团部机关先后调至九连、三连进行放羊、大田劳作。

  王全举说:“我之前一直从事文化工作,在调至新疆兵团的前一个月,组织派我学习了畜牧业知识,我见证并参与了30余年畜牧业的发展,对畜牧业工作有很深的感情。”

  “老王把羊当成他的宝贝,有一年冬天,为了找走失的羊,他从山坡滚了下去,腰摔得几天都直不起来。有一次为了避免羊被狼吃,他冲过去把狼引开。还有一次,一只羊生病了,他没日没夜地陪在旁边照看着,想方设法让羊尽快好起来。像这样的事情多得数不清,什么都没有他的羊重要。”王全举的爱人朱云告诉记者。

  1983年,王全举被借调到师里农牧处工作。随着发展,一六六团养殖业陷入了发展瓶颈。1985年,王全举回到一六六团担任团畜牧公司经理,他制定出台了养殖方案,经过几年的运作,团场养殖业迅猛发展,从亏损转为盈利,得到了兵、师领导的认可。王全举还参加了当时兵团召开的养羊经验交流会,并作了养羊经验介绍。那段时期,九师在该团两次召开现场观摩会,畜牧公司在绵羊配种、羊毛收购工作中表现突出,获得了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并多次受到表彰。

  1992年4月,王全举离休。离休30余年来,王全举依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无怨无悔地奔波着、奉献着,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王全举刚离休时,在一六六团担任老干部党支部组织委员、社区主任、关工委副主任等职务,经常给学校师生上历史教育课。虽然离休了,但他对自己的要求没有放松,始终坚持学习,每天写作,将个人的军旅生涯和屯垦戍边工作经历整理成文稿,撰写了约15万字的回忆录。

  “我是一个老军垦,想把自己当年跟随陈毅元帅作战的故事、建设新疆兵团的故事告诉后人,希望年轻的军垦人牢记使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王全举动情地说。

  2005年,王全举搬到九师光明路社区居住,经过党组织和群众推选,担任了祥瑞小区党支部书记,他迅速转变角色投身到小区建设之中。早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他坚毅、果断的品格和作风,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始终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乐于助人,发挥余热。

  “既然居民信任我,选我为党支部书记,我就要尽心尽力、履职尽责,做好群众工作,化解居民矛盾。”王全举满腔热忱地说。

  王全举经常向小区居民宣传保护环境的相关政策和法律知识,引导居民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营造维护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王全举了解到,小区有些居民经常往楼栋间的空地处扔垃圾,其他居民多次劝阻无果。王全举就经常到这些人家中做思想工作,制止了影响小区环境的不良行为。

  因建房拆迁遗留问题,小区部分居民上访。王全举就到各家了解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做这些居民的思想工作,化解了矛盾纠纷。

  王全举爱党爱国爱兵团,为了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他带着老伴、儿女、孙子前往一六一团参观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魏德友戍边事迹展览馆、小白杨哨所展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王全举的女儿王虹说:“我父亲经常教育我们一定要好好工作,扎根边疆,为社会多做有益的事。现在他的孙子继承了他的愿望成为一名警察。”

  王全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积极发挥余热,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他人,教育着后代。

  王全举说:“党和国家的政策很好,我觉得这辈子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我爱国家,我爱兵团,我爱九师。”

  如今,王全举一家四代都扎根在边疆,继续奋斗着奉献着。

[信息发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9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