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阜康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自然风光、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蹚出“铸牢+文艺+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各族群众在交流交往交融中共谋发展,共商未来。
巴克达吾列提·特列吾巴依 摄
近日,在阜康市天山天池民俗风情园,一座座毡房错落有致,园中牧民正在进行阿肯弹唱、手工刺绣、擀毡等表演,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在天山天池民俗风情园游玩体验感很好,我对这里的手工刺绣特别感兴趣。”江苏游客马均虎说。天山天池民俗风情园位于阜康市三工河乡阔克胡拉村。2012年,依托地理位置和文化旅游资源,村里102户牧民从山上的毡房搬到山下的定居点,经过政策扶持、产业带动、技能培训等措施,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天山天池民俗风情园讲解员阿妮·拜亚提汗说:“我们从山上搬下来后,好多人在西域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就业,我们的身份从牧民变成了职工或经营者,现在收入越来越高了,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
巴克达吾列提·特列吾巴依 摄
据介绍,牧民转型成为职工或经营者,户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1万余元增长到目前的5万余元。天山天池民俗风情园总经理曹加林介绍,公司累计投资了4900万元,给牧民的保障性分红也达到2100余万元,每年增幅4%。同样,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在距天山天池景区售票处约1公里的城关镇山坡中心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鼓励村民开办特色农家乐,让游客享受舌尖上的农家风味。“新疆真是一个好地方,这里的美景让我流连忘返,美食让我回味无穷,以后我们还会再来。”云南游客李普说。“乡村旅游+优质服务”让农牧民牢牢端住“旅游饭碗”。得益于乡村旅游政策扶持,村民褚彦彬成为村里第一批农家乐与民宿的经营者。“收入很好,旅游旺季每天收入都在3000元左右。”褚彦彬说。
巴克达吾列提·特列吾巴依 摄
近年来,阜康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深入挖掘乡村旅游中的新兴产业,以互为依托和融合发展的理念积极转型,开发“旅游+”的新业态,助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阜康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刘江说:“丰富的文旅资源是滋养民族团结进步的养料和根基,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充分发挥天山天池5A级景区品牌资源优势,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村的旅游发展,帮助农牧民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增收致富。后续,我们还将通过产业带动、项目拉动、优势资源整合,促进阜康市全域旅游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使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