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阜康市集中一切力量发展骆驼全产业链,经过多年的培育,已初步构建起乡村养殖产业体系,推动骆驼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利用骆驼产业联农带农,助农增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昔日的“沙漠之舟”变身产业之舟。
于相成 摄
这两天,正值骆驼产奶高峰期,为保证骆驼营养供给,阜康市三工河乡伟开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在储备饲草料。
阜康市三工河乡伟开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阿达力·依力亚斯说:“现在合作社有400峰骆驼,野外沙漠放养的330峰骆驼,一共730峰骆驼。在野外放养是为了控制成本,也是让骆驼更好地成长。”
过去牧民的骆驼都是散养在草场上,因缺乏人员专门管理和科学化养殖,生产的驼奶中,硫氰酸钠和塑化剂的含量,常常会超过收购标准,成为驼奶销路受阻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让牧民增收致富,阜康市三工河乡拜斯胡木中心村成立了伟开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牧民+产业”的模式,让散养骆驼变成规模化养殖,60多峰骆驼成了合作社第一批住户。
阜康市三工河乡拜斯胡木中心村牧民叶尔郎说:“今年我在合作社放养了24峰骆驼,合作社每个月给我1.2万元。交给阿达力大哥我很放心,他有丰富的养殖经验,而且合作社草料充足。”
阿达力·依力亚斯说:“我的700多峰骆驼来自各个地方,有木垒、塔城,还有内蒙古的,我们这里喂的草料都是苜蓿、麦草、青贮玉米、油渣、豆腐渣,搅拌机把饲料调配好后再喂给骆驼。”
现在,“驼奶经济”升级成为了“骆驼产业”,越来越多的牧民选择加入合作社,除了养殖骆驼生产驼奶获得利润,合作社还招纳了一些帮手,让周边牧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阜康市三工河乡拜斯胡木中心村的努尔皮燕木·居马得力就是受益的一位,她说:“我每天负责挤45峰骆驼的奶和打扫卫生,工作轻松,离家近也方便,一个月的工资一万二,我对这份工作很满意,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随着骆驼的营养价值被广泛认可,“沙漠之舟”变身“产业之舟”。政府部门积极对接,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新疆原始黄金乳业有限公司落地阜康。该公司投资1.1亿元建成了新疆原始黄金生产基地。自此,阜康地区驼奶销售有了保障。
新疆原始黄金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宝通介绍:“实地考察后,我们看中了阜康市的骆驼数量和骆驼产业的发展前景,而且阜康市有区位优势,资源也丰富,在这里能辐射周边,可以吸纳昌吉市、乌鲁木齐等地的奶源,所以我们选择在这里建厂。”
原奶有质量,销路有保障。2021年,新疆原始黄金有限公司与包括伟开合作社在内的3家骆驼养殖合作社签订了长期采购订单。现在,养殖户的原奶只需两小时左右就可以抵达生产车间。
王宝通说:“生产线由原来的一条增加到两条,经过检验、低温巴氏杀菌、真空浓缩、低温干燥、罐装等五道工序。驼奶在无菌车间,被制作成驼奶粉纯粉系列、儿童配方粉系列、中老年配方粉系列、女士配方粉系列以及精品配方系列等五大产品系列,年产量提升为现在的1080吨。”
如今,新疆原始黄金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驼奶系列产品在全网22个平台同步进行销售,销量可观。“在现有的产能基础上,我们会做整体的产品延伸,制作驼乳奶片、驼乳蛋糕和驼乳奶茶粉等产品。”王宝通说,“同时,我们也将带动更多牧民进行骆驼养殖,增加产奶量,满足工厂的整体需求,最后让农牧民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阜康市认真贯彻落实区、州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以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牧民为主体,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围绕“一园三基地”的畜牧业发展布局,将骆驼产业作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助推阜康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阜康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殷振东说:“目前全市骆驼存栏1.5万峰,有驼奶加工企业一家、骆驼生鲜乳收购站两家、较大规模骆驼养殖合作社12家、养殖户近400户,日产驼奶约7吨,年产值8000万元。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不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企业联农带农能力,扶持带动养殖户扩群增量,努力将阜康市打造成全疆重要的骆驼产品供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