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提升患者体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国卫医政发[2023]11号)文件精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结合实际情况,启动“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重点优化医疗服务,改善全过程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梳理医疗服务流程,充分运用新手段、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形成医疗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医院微信公众号特推出“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系列报道,从更先进的技术、更便捷的流程、更暖心的文化、更优化的流程等方面,精耕细作、精益求精,全力打造温度医疗,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医院改善就医体验工作的具体举措及成效。
8月1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成功开展了全疆首例经气管镜下肺部肿瘤冷消融术。通过冷冻技术,为晚期肺癌患者提供了不用开胸、体表不留任何疤痕就解决了肺内肿瘤病灶的新治疗方案。
病情介绍
患者是一名74岁女性,确诊肺癌一年多,一直口服靶向药物进行治疗,但原发肿瘤部位肿瘤组织已不再缩小,治疗效果不理想,如果采用传统手术减瘤,则需要进行肺叶切除。经过多方了解,得知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拥有多种国内最先进的设备和仪器,且在呼吸介入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该患者便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主任魏雪梅的肺癌专病门诊,希望寻求更新、更前沿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
详细评估患者病情后,魏雪梅建议进行肺肿瘤减瘤治疗。气管镜下冷消融技术具有“无创”“无痛”、精准杀伤肿瘤细胞、协同增效靶向及免疫治疗等诸多优势,患者在全麻下安静睡眠中治疗肿瘤,目前是治疗肿瘤手段中最前沿的技术。
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结合患者和家属的治疗需求,魏雪梅组织科室呼吸科介入团队进行了集体讨论,并结合患者胸部CT结果进行了综合评估,最终建议行气管镜下冷消融治疗。
“气管镜下冷消融技术是在影像引导下针对某一脏器中特定的一个或多个肿瘤病灶,利用冷冻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直接导致病灶组织中的肿瘤细胞发生不可逆损伤或坏死的一种治疗技术。”魏雪梅介绍,该技术具有创伤小、疗效明确、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适应人群广等特点,目前也已成为了治疗肺良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术后恢复快,皮肤没有任何创口。
此前,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已成功开展了经皮肺肿瘤消融治疗术、经气管镜肺肿瘤消融术等微创介入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次,为保证手术取得最佳效果,医院特邀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陈恩国团队的副主任医师张翼松指导手术。
手术经过
经过充分准备和术前的精准规划,经与病人和家属沟通并征得同意后,手术正式实施。术中,经气管镜引导径向超声及电磁导航定位,消融针顺利通过规划好的穿刺路径,精准到达瘤体位置,精确穿刺病灶行消融治疗,历时3小时手术顺利结束。术后,患者可自行活动,生活不受影响,肺功能得到最大程度保留,整个治疗过程微创、精准、高效。
术后48小时为患者常规复查胸部CT,结果显示冷冻范围完全覆盖肿瘤结节,已达到消融、减瘤目的,患者定期随访评估后续吸收情况即可。
首例经气道肺部肿瘤消融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新疆该领域的技术空白。该手术不仅需要高精尖的专用设备,还需要团队同时具备外科医生的操作技术、内科医生的内镜技术,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在经气管镜下肺恶性肿瘤消融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创了一条肺癌微创手术超“精准化”的新路径。
近年来,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大力发展呼吸介入技术,在微创诊疗技术中深耕细作,努力提高患者就医感受。先后开展了各种高难度经皮、经气管、经血管介入术,如经气管镜电磁导航技术肺外周结节活检术,经支气管镜腔内肿瘤粘膜下注药、气道狭窄球囊扩张,气道内支架植入取出术,气管镜下氩气、冷冻、激光等治疗以及内科胸腔镜诊疗技术,特殊类型胸腔积液CT引导下经皮胸膜活检并胸腔积液引流术、经皮胸部肿瘤穿刺活检术消融术,肺动脉测压,漂浮导管等高精尖介入技术。未来,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将继续探索和创新,努力提升新疆呼吸疾病诊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