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主任,这10年来,咱们加尔苏村的变化有哪些?”“首先是环境,还有产业,最重要的是老百姓的思想,大家都在积极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从养家糊口到脱贫致富,路子越来越宽了。”提起家乡的变化,伊车嘎善锡伯族乡加尔苏村村委会主任梁新华打开了话匣子。
初秋时节,走进霍尔果斯市伊车嘎善锡伯族乡加尔苏村,随处可见连片种植的庄稼,甜叶菊簇拥生长,一望无际的玉米长势良好。种植户段敬义忙着3000亩流转土地的秋管,由于水肥给的很足,玉米丰收在望。
“我们的流转土地全部都是高标准农田,规模上来了,成本下降了,收入自然就提高了。”段敬义说。
在加尔苏村,和段敬义一样享受土地流转红利的种植大户有10余个,产业结构随着经济效益也在不断地优化升级。
梁新华说:“近年来,我们共流转土地1.7万余亩,占全村土地的80%以上,受益的不止是种植大户,还有700余户村民。”
回忆起10年前的加尔苏村,梁新华非常感慨,那时每家几亩地,大家各种各的,不仅地块小,用水也紧张,很多家庭的年收入只有8000元左右,除去成本基本上没有余钱,土地流转迫在眉睫。梁新华挨家挨户去做思想工作。“不种地我们吃什么?”一句话就把梁新华关在了门外。“拒绝是因为没有把政策讲明白,乡亲们害怕失去土地这个‘靠山’,心里没底。”梁新华说。
于是,一年一签的土地流转补偿方案应运而生。老百姓没了后顾之忧,次年还能根据市场行情调整流转价格,自此,土地流转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村民马文珍说:“2019年我们每亩地的流转价格是700元,2023年价格达到1500元。这些年,我在村上打零工,每天工资200元左右。后来村里开始养花,我在那里上班,日子长了,手上也攒了些钱。”
“养花能有多大效益?”记者带着疑问,跟随马文珍来到她的工作地点-清泉花卉苗木产业园,见到了加尔苏村花卉产业领军人物张军柱。
“2019年之前,我一直在霍尔果斯做街区绿化造型、室内景观设计等,提供各种造型的景观树。当时村支书找上我,看能不能将我手上的资源和加尔苏村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相结合,把养花育苗变成致富产业。”清泉花卉苗木产业园经营户张军柱说。
在乡党委的支持下,加尔苏村推出“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了集观光、交易、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产业园,并配套特色农家乐、特色民宿等休闲文旅产业。
走进加尔苏村清泉花卉苗木产业园,各色鲜花和景观绿植映入眼帘,令人赏心悦目。“这些天我们陆续从云南采购5万株左右的玫瑰、百合、康乃馨鲜切花。”产业园负责人吴斌表示,再有一个月就是中秋佳节了,花卉的需求量也大了起来,工作人员正在处理客户的订单,目前产业园共吸纳合作商家7户,主要从事花卉的保育、展览、储存和销售等业务。
吴斌介绍,产业园现有温室大棚58个,花卉种植面积320余亩,2023年产值3278万元,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不仅为花卉苗木产业打下良好基础,还为村里发展庭院经济创造了条件。去年2月,霍尔果斯景瀚生态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与清泉花卉苗木产业园签订了120个订单式花卉苗木庭院种植协议,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庭院”的模式,由合作社牵头,企业提供苗木,村民提供场地,明确数量、规格、价格和收购时间,让脱贫户和低保户增加收入。
加尔苏村村民吴秀珍是全村庭院花卉苗木种植的“先行者”,她种植的8000株地被菊、山桃、银杏等幼苗上个月被企业收购,纯收入5000多元。
吴秀珍说:“平时勤浇水,闲了多管护,没有多麻烦。我本身就很喜欢种花,现在已经跟合作社谈好了,后期再多种一些品种,我要一茬一茬的养,把家里的空地都种成花,把日子变得和花一样美。”
加尔苏村党支部书记寇智强表示,去年全村人均收入29479元,比2021年增加了3246元。未来3-5年,我们计划将全村有意愿种植花卉的村民庭院全部整合起来,把“小庭院”聚合成大产业,更好地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动力的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加尔苏村全面推动清泉彩砖厂转型升级,实行市场化运作,为村集体增收140万元,带动8名村民稳定就业,跑出了企业安心发展、村民就近务工、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的“多赢”局面。2023年,加尔苏村村集体收入达到368.85万元。
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经济的腾飞,还拉动了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发展。花境星空露营地,房车、星空房、天幕、荷兰风车、紫藤长廊等设施一应俱全。霍尔果斯市民冯倩倩是这里的常客,她喜欢满眼鲜活的绿色,吹着晚风,赏星空,吃烧烤是一种特别放松的享受。
细数10年来的发展变化,加尔苏村原党支部书记吴安晴说,路通了、景美了,家庭条件变好了,家家户户都有了小汽车,特色也好,产业也罢,都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大家的生活比十年前更欢乐,更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