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他们我就想到当年,我为自己当过兵而感到自豪、骄傲。”7月22日,九师白杨市综治中心(边防中心)工作人员付国琛看到各团场开展征兵宣传时感慨地说,“转眼间,我已经退役3年了,但是16年的军旅生活历历在目,帮我训练的班长、教我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排长、给我很大帮助和关怀的教官……那些熟悉的身影时常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
2005年,付国琛看到县里的征兵信息,在和家人商量后,毅然报名参军。经过层层选拔,付国琛怀揣着对军营生活的向往,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新兵下连报到,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4个多小时,付国琛才来到目的地,这里位于山沟,方圆几十公里看不到一户人家。5公里武装拉练、在夜间刺骨的寒风中站哨,给付国琛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边防站条件十分艰苦,但是战友们的关心帮助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下定决心要当一个好兵。”付国琛回忆道。
在军营中,除了日常训练,付国琛还刻苦钻研业务,学会了办板报、电机维修等技能。因表现突出,付国琛在2年服役期满后,部队给他转为士官。
2007年至2016年,付国琛兼任营部水力发电机维修工,那时,营部办公、通信、生活等都依靠水力发电。
2015年1月,一夜之间,一股极强寒流将营部水力发电机的输水管道冻住,致使营部停电。战士们用火烤、用锤敲,然而一个大冰块卡在管道中间,用尽各种办法始终无法消除。就在大家伤尽脑筋不知道怎么办时,付国琛挺身而出说:“我有个办法,你们用绳子绑住我,我钻进管道,把冰块搞出来。”
但是天气寒冷,管道又窄,不便于操作。就在大家七嘴八舌讨论时,付国琛已将绳索绑在自己身上,准备钻入管道。可是管口窄,身上穿的衣服太厚,进入后不方便展开操作,付国琛又退了出来,二话没说脱掉棉衣棉裤,强忍着刺骨的寒冷,在战友绳索的拖拽下,一寸一寸钻进管道。因冰块太滑太大,绳索捆绑不牢,他便用双手死死抱住冰块,对管口的战友大声喊:“拉,使劲拉!”在战友的齐心协力下,冰块被成功拖出,付国琛却冻得双手、嘴唇发紫,浑身发抖,他微笑着说:“我没事,水管通了,可以发电了。”
为了不辜负组织的期望,付国琛刻苦学习,凭着出色的自学能力,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组织交给的任务。
作为文书兼军械员,付国琛在完成文书工作的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学习装备管理知识和武器装备操作训练,先后7次参加军分区、团里组织的军械员集训,1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昌平士官学校参加升级培训,被学校评为优秀学员。
付国琛在营部文书兼军械员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这些年来,他带过23个通信员,多人被评为优秀士兵。
火热的青春,金色的岁月。付国琛在部队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2次,获评嘉奖8次、优秀士兵5次、优秀士官6次、“四有”优秀士兵1次。
付国琛说,训练虽然辛苦,但都是对自己意志的考验,而且,在同甘共苦中形成的战友情,深沉而浓烈,威严的军号声和响亮的军歌声,把大家的心连在一起,是一辈子的美好回忆。
退役后,付国琛成为九师白杨市综治中心(边防中心)工作人员,他说:“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发扬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接受磨练,加强学习,奋斗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如今,付国琛在工作岗位上一如既往兢兢业业,他负责师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扫黑除恶、见义勇为以及师市党委政法委安排的其他工作,都能及时出色的完成,受到领导同事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