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国营企业白领,2014年白手起家,经营玉米杂交种子的生产、加工、农业应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历经10年时间拼搏,如今他已成为当地有名的创业达人,他就是新疆阳光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彦斌。
勤恳专研 淬炼本领
种子处于种植产业链的最前端,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核心变量,也是农业效率提升的关键。丁彦斌在创业初始就深刻地认识到育种的重要性。为顺利开展育种工作,他认真研究国家政策,把握时代机遇。2014年7月,新疆阳光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九师白杨市一六四团成立,这是九师第一家专业的民营玉米制种企业。
干一行,钻一行,丁彦斌在组织技术团队之余,十分重视自身知识的积累,经常向各省老师专家学习,积累了大量育种知识。“在从事育种工作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在育种初期,对很多育种技术不懂。”丁彦斌说。学习是一个人提升本领的重要手段,遇到不懂的他就去向专家们咨询,在他们的指导下,前期的育种工作得到很好开展。在丁彦斌勤勤恳恳的坚守下,2015年公司升级成为3000万元投资规模种子企业。
实干为要 精益创效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丁彦斌认识到种子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农作物的产量,而制种是将优秀基因转化成优质产品的过程,是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化不可替代的步骤。
丁彦斌说:“公司现有32名员工,这个由农学专业大学生组成的专业团队平均年龄23岁。我们还是全国第一家实现全程机械化的玉米制种公司,去年公司销售额8000多万元。目前,公司准备投资两条1800吨的高速烘干线和剥壁线,把现有每年1万吨左右的生产量增加到2万吨。”
公司从小做大、由弱变强,靠的是专业、创新与执着。在丁彦斌的带领下,公司不断在新技术应用和管理上进行创新,极大地提高了核心竞争力。新疆阳光谷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于2016年成立了应用技术研究部门,是全国第一家拥有应用技术研究部门的制种企业,2018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玉米制种全程机械化,并掌握了相关的技术,至今在运行技术和工艺品质上领先全国,并和国际接轨。2019年,阳光谷实现了“企业+合作社+职工群众”的市场化商业模式,保障了职工群众与企业的利益。
科技赋能 斩获佳绩
新疆阳光谷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本着“科技引领、市场导向、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经营方针,以“领军种业、服务三农、追求卓越、创造价值”为企业宗旨,已连续10年专业打造种子繁育基地,用高质量的种子品种不断回馈职工群众,获得职工群众的高度赞誉。2023年12月,公司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21年被评为兵团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2年被推荐为兵团级重点种业企业。目前,厂区拥有标准化种子加工厂房5000平方米,1500吨果穗烘干线、1800吨果穗烘干线各一条,AK果穗扒皮线11条,年加工生产种子2万吨左右,可保障800万至1000万亩饲料玉米供种需求。
一六四团兵团级制种产业园区不断提升制种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通过政策扶持、梯度培育等措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制种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管理水平,一批创新能力强、增长速度快、发展质量高的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带动制种产业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截至目前,园区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
农业现代化,种业是基础,科技创新是关键。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再次明确了种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同时也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丁彦斌决心要在创新上下足功夫,在育好种上使足力气,加大科技赋能和科研攻关,为做好做强兵团农业“芯片”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