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博格达尔村:绘就乡村旅游新画卷

作者: 陈亿文、李岩、曹轶广    来源: 博州党委宣传部    日期: 2024-08-02

  在温泉县,有一个如诗如画的村庄——博格达尔村。这座村庄坐落在温泉县县城以西,距离县城 2 公里,生活着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维吾尔族 4 个民族的村民。曾经,这里只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普通村庄,但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博格达尔村紧紧抓住机遇,凭借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博格达尔村

  曾经的博格达尔村,以种植春小麦、养殖牛羊为主,虽然能满足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但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村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然而,随着自治州党委“文旅兴州”和温泉县党委“旅游强县”战略的提出,博格达尔村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

  规划先行,绘制发展蓝图

  2020 年以来,博格达尔村紧紧抓住温泉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有利时机,坚持规划先行的发展理念。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对村庄的特色村寨旅游发展进行了科学细致的规划,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到空间布局、规模定位,再到产品特色、接待人次、旅游收入等方面都做了精心安排,探索“旅游+”模式。累计投入资金 2000 余万元,对博格达尔村进行整村提质升级,新建卡伦文化体验区,旨在将博格达尔村打造成传承察哈尔蒙古戍边文化、讲好守边戍边故事的卡伦文化特色村寨。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政府积极引导、鼓励、补贴,带动百姓参与,探索出了一个低成本、可复制、有利于乡村振兴的乡村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政府的引导作用,还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村庄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产业整合,激发发展活力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基础,博格达尔村依托“旅游+农业、牧业、文化”等业态发展,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旅游合作社,通过收回民宿对外发包,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

  在农业方面,积极引进种植香紫苏 1300余亩,打造了 2 处香紫苏观光园,形成规模化休闲观光农业。每年七月,香紫苏迎来盛花期,一簇簇淡紫色的花穗竞相绽放,花海与蓝天白云、雪山相互映衬,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香紫苏花期长达 1 个多月,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进入盛花期短短一周时间,仅博格达尔村香紫苏观光园游客量就达 3.74 万人次。大量游客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当地餐饮、商品流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牧业方面,在动员村民发展规模化养殖牲畜的基础上,引进特色养殖鸵鸟,发展特色养殖业。同时,借助发展特色村寨旅游,加快农牧家乐建设,发挥餐饮为主导,同步发展旅游住宿。截止目前,已有农牧家乐 28 户(其中:4 星级 2 户、三星级 4 户)。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 25 套特色民宿,建成后增加床位 200 张,可接待游客 1000 余人,带动就业 300 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100 余人,人均增收 2 万余元。

  通过这些产业项目的实施,博格达尔村成功地将自身打造成了集生态廊道、乡村度假、卡伦文化体验三位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宣传助力,提升知名度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博格达尔村,探索建立了政府、行业、企业、媒体、公众参与的宣传营销机制,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和媒体的作用,形成上下结合、横向联动、多方参与的全域旅游营销格局。依托温泉县全域旅游营销推介时机,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统一宣传口号,打好“卡仑特色村寨”的品牌,整合生态廊道、乡村度假、卡伦文化体验旅游资源,建立多层次的品牌体系。

  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推广,博格达尔村的知名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这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特色文化,丰富旅游内涵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博格达尔村注重挖掘本地民俗文化,积极探索“产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7月29日,“咱家小院”农家乐老板朱生娟正和店员一起忙着为旅游团准备午餐,蒙古包、哈萨克毡房别具一格,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特色烤肉、羊肉抓饭等新疆各民族美食。新疆塔城游客贾女士对博格达尔村营造的特色文化氛围赞不绝口,村子里的老物件让她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情景。

  此外,托布秀尔非遗传承、挖掘古事、讲好故事,以及邀请各大新媒体、网红打卡等活动,扩大了博格达尔村的影响力,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带动致富,共享发展成果

  博格达尔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为村庄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村民找到了致富新路。“萨亚乐”牧家乐老板依曼艾力·道力达曾是一名厨师,乘着村子发展旅游的东风,他返乡创业,把自家院子改造成了几间特色民宿。近两年,依曼艾力的农家院营业收入十分可观,他在自己创业增收的同时,还聘请了本地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青年在他的农家院就业,并向他们传授烹调冷水鱼、烤全羊的厨艺,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像依曼艾力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通过改造自家农房,开起民宿、餐厅,实现了增收致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博格达尔村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延伸产业链条,新建少数民族特色旅游经济创业园,成立旅游合作社,盘活闲置房屋打造特色民宿等,同时吸纳本地群众就业 100 余人。今年,博格达尔村日接待游客量最高达 5000 余人次,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望未来,续写新的篇章

  对于未来的发展,博格达尔村有着清晰的规划和目标。一是继续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立足温泉县后花园的区位优势,以及紫苏观光园、规模化养殖场、冷水鱼公园等资源优势,依托龙头企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同时创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二是继续保持乡土气息,让游客真实体验乡村民风民俗,扩大游客体验方式,通过多种体验形式,让游客体验各民族民风民俗、农家生活和劳作状态。三是继续发挥自产天然绿色食材优势,打造舌尖上的美味,鼓励村民发展庭院蔬菜种植,扩大冷水鱼养殖规模,打造绿色天然食材品牌,融入以紫苏为主的菜品。四是继续通过媒体平台,宣传民俗节庆、工艺美术、民间文艺,讲好博村故事,吸引游客。

[信息发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88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