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好人凝聚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水磨沟区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批批好人成为榜样,诠释着道德品质的崭新内涵,领奏出时代的最强音。近日,水磨沟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水磨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特别打造访谈栏目《水磨沟区新时代好榜样》,讲述好人故事,发挥榜样作用,传承榜样精神。栏目首期邀请全国道德模范刘乾坤做客直播间,讲述他传递文明分享爱的榜样故事。
74岁的刘乾坤与大多数享受晚年生活的老人不同,他热衷公益,践行“弘扬模范精神,发挥模范作用”的宗旨,对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时时上心、事事参与。
“过去我们艰苦奋斗、不分你我,如今我们不忘初心、团结一致,继续为社会、为祖国贡献力量。”这是前不久在水磨沟区水塔山街道南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辖区青少年开展的“学习道德模范,传递榜样力量”主题学习活动中,刘乾坤的一段发言。通过活动,刘乾坤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访谈中,刘乾坤介绍,他1964年参加工作,1988年从服役部队转业到水磨沟区公安分局工作,2000年担任苇湖梁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现已退休。在他看似普通的过往中,有许多不平凡的故事,50多年的公益路上,刘乾坤一直坚持给全国各地的残疾人联合会、儿童基金会、受灾地区等组织和个人匿名捐款。截至目前,刘乾坤的汇款单据达4000多张,累计捐款120多万元。
“道德实践的第一步就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整个社会的道德环境与每个人微小的道德行为息息相关,涓涓溪流可以汇聚成汪洋大海,如果每个公民都能在道德上有所作为,全社会就能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这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也是我坚持道德实践的思想动力。”刘乾坤说。
一个个好人,都是普通人;一件件好事,就是身边事。好人源于群众、来自基层,正是他们的善行义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主题词显得有血有肉、可感可触。这些好人好事接地气、有人气,可敬可爱、可信可学,水磨沟区通过对这些好人好事的挖掘、评选与宣传,营造出“好人就在身边”的浓郁氛围,为学好人、做好人提供了生动鲜活的范例。
当访谈中说起身边好人,刘乾坤说,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就是多做好事争做好人。
在水磨沟区,有交纳大额党费的退休党员白家彩;有乐善好施、团结邻里的退役军人巴特尔·艾合买提;有互敬互爱、积极进取、乐于助人的古丽·亚克夫一家;有爱岗敬业的全国劳动模范,纺织工木尼热·托胡提;还有无偿献血的志愿者海来提·哈德尔。
水磨沟区通过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刘乾坤工作室应运而生。2023年4月,水磨沟区以水塔山街道、苇湖梁街道为试点,用全国道德模范的名字命名,成立刘乾坤工作室,这在水磨沟区尚属首次。
刘乾坤在访谈中介绍说:“通过成立刘乾坤工作室,筹集帮扶资金,并充分利用好工作室,将其建设成为水磨沟区公民道德建设的标杆,引领更多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们服务社会,推动榜样的力量深入人心。”
道德模范是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多年来,刘乾坤坚持参与到水磨沟区开展的各类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中,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
刘乾坤在访谈中回忆,今年五月底,在水磨沟区举办的“学习道德模范 弘扬榜样力量”模范进企业宣讲活动中,他通过宣讲号召企业职工,发扬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有责任有担当,用实际行动鼓舞激励更多身边人,共同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
今年以来,水磨沟区通过开展模范宣讲、“学雷锋”主题月志愿服务、城市文明合伙人、市民文明巡访团巡访等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引领示范作用,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群众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推动形成辖区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文明创建成果的社会环境。
刘乾坤看到身边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他感到欣慰和自豪。
道德凝聚人心,榜样汇聚力量。水磨沟区通过不断拓宽领域、创新载体、丰富内涵,多渠道、多形式、多频次发挥好榜样的作用,充分展示广大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尚,让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传播到各个角落,让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学有榜样、行有示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为水磨沟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我在每次参加活动的时候都会号召大家,多做好事、争做好人,共同助力全社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我相信身边的榜样一定能感染人、影响人、带动人,凝聚建设美丽新疆的奋进力量。”刘乾坤在访谈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