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巴州激发创新活力答好理论宣讲之问

作者: 万春香    来源: 库尔勒市委宣传部    日期: 2024-07-31

  近年来,巴州党委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拓宽宣讲阵地、创新宣讲方式等形式,着力解决基层理论宣讲“谁来讲”“在哪讲”“怎么讲”的问题,将党的创新理论配送到“指尖”、传播到“耳边”、植根到“心里”,切实增进各族干部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明确“谁来讲” 建强宣讲队伍

  构建专业、务实、高效的宣讲队伍,是确保宣讲内容全面深入、贴近实际的核心。为此,巴州着力在建强宣讲队伍上下功夫,构建起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结构合理的基层理论宣讲队伍。

  加强人才库建设,壮大宣讲队伍。组建由党校教师、党政领导干部、基层理论宣讲骨干、行业代表、大学生志愿者等组成的基层理论宣讲人才库,建立“州、县(市)、乡(街道)、村(社区)”四级全方位、立体式宣讲队伍。目前,全州已吸纳优秀宣讲员4900余名,常态开展不同层面、不同人群、不同时段宣讲活动。轮台县“金钥匙”宣讲队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弹布尔、电子琴、扬琴民族乐器的弹奏,采取“说+唱+跳”等方法,宣讲队接地气的宣讲方式深受各族百姓欢迎。

  让群众唱主角。调动群众积极性,吸纳有能力、有意愿的道德模范、致富先锋、驻村干部、乡贤能人进入宣讲队伍,引导他们积极发挥各自特长,从不同视角、不同经历、不同方式参与到基层理论宣讲。库尔勒市成立的“蒲公英宣讲队”、和静县成立的“马背宣讲队”、若羌县成立的“红枣红心”等特色宣讲队,广泛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讲,让宣讲真正做到接地气、冒热气。今年以来,全州四级宣讲队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庆祝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成立70周年等主题,开展宣讲3.1万场,受众80万人次。

  加强分类培训,提升宣讲队伍水平。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基层宣讲骨干培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宣讲员大赛等活动,重点加强理论专家、草根宣讲员等宣讲员队伍建设,强化宣讲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宣讲员业务水平。

  着眼“在哪讲” 拓宽宣讲阵地

  受众在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基层理论宣讲就是要做到群众在哪里,宣讲平台就搭建到哪里。

  充分用好用活文化遗产资源,加大州博物馆、尉犁县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焉耆县七个星佛寺遗址博物馆等“1+8”文化润疆重点项目的开放和使用力度,通过面对面参观、讲解,让各族群众从身边的历史文化故事中,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2023年12月29日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开馆以来,已接待参馆人员5.8万人次,通过丰富的展陈和宣讲教育,传播长城文化、弘扬长城精神,进一步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的文化认同。

  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农牧民夜校、围炉会、国旗下宣讲等方式,面对面与群众话家常,把“固定讲台”换成“流动课堂”,用“点单”方式确定宣讲内容,从小切口反映大时代,让文明实践“沉下去”,理论宣讲“活起来”。

  充分发挥乡村大喇叭宣讲操作简便、收听方便、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利用乡村大气喇叭分时段开展宣讲,将党的基层治理理念,党中央和自治区、自治州、县市的惠农政策,各类科技助农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出去,推动党的声音“村村响”,让群众听到党的“好声音”,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大新媒体、互联网宣传应用力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优秀的宣讲作品以录制的形式搬入线上,打造“云宣讲”品牌,并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巴州零距离、我的巴州等新媒体平台,开设“巴州文物说”“诗词里的楼兰”“学习身边榜样”“楼小兰讲楼兰”等栏目,进行多样化呈现、多平台推广、多渠道传播,推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推动基层理论宣讲由“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为各族干部群众呈上一份又一份生动鲜活、立体多元的文化大餐。

  聚焦“怎么讲” 创新宣讲形式

  多样化的宣讲形式能够吸引更多基层群众的关注和参与。基层理论宣讲面对基层群众,必须着眼群众喜好和各地实际,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内聚人心。

  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宣讲+”的方式,利用快板、小品、舞台剧等多种形式,把理论融入其中,让宣讲“接地气”“冒热气”。焉耆县“石榴籽”特色草根宣讲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通俗易懂的快板、三句半等形式进行宣讲,将会议精神传遍大街小巷。和静县“马背宣讲小分队”深入草原深处,走进牧民身边,将辽阔的大草原变为“大讲堂”,宣讲员们与牧民围坐在一起,为牧民们宣讲党的各项政策。

  采取分众化宣讲的形式。开展理论专家、宣讲政策的行家、群众典型等分众化宣讲,理论专家用群众语言把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讲清楚,让群众明白“是什么”“为什么”;宣讲政策的行家聚焦分众对象领域,深入解读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具体政策,把“怎么做”讲清楚;群众通过将自己鲜活的故事,激发群众学习典型,着力解决理论与实践有效贯通不够的问题。

  采取因地制宜的形式。充分利用巴州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讲好巴州历史文化和民族团结的故事;挖掘党在创新理论在巴州的具体实践,讲好巴州推动改革和发展的故事,使理论宣讲成为巴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助推器”。库尔勒市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点有优势,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万名代表进万家”宣讲活动。

[信息发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87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