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70载巨变 博州大道如虹通四方

作者: 赛永杰 姜星    来源: 博州零距离    日期: 2024-07-22

  穿越时间的长廊,博州交通脉络自1952年起渐次展开。

  从最初的几条简易道路,到如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见证了博州的崛起与飞跃。

  精阿高速公路贯通。

  70年来,博州交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博州交通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一系列重大交通项目的落地,为博州经济繁荣与民生改善注入了强大动力。

  最为显著的成效,体现在不断完善的公路和铁路网络。目前,博州公路总里程7312公里(含兵团2420公里),覆盖全州各地。博州既有铁路3条(兰新线、精伊霍、博州支线铁路),初步形成411公里的“Y”字形铁路网络。2000年以来,口岸过货量不断增长;2023年,精阿复线贯通运营,打通兰新铁路双线最后“梗阻”。

  一列货车驶出兰新铁路精阿段增建二线精河站,前往阿拉山口方向。

  2019年9月20日,身着绿装的“复兴号”列车从博尔塔拉站鸣笛驶出。这是博州交通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

  “火车开进博乐市区了!”简短9个字,圆了博州各族群众的梦想。

  乘客走进博乐站。

  一条铁路连接着历史和未来,满载乡愁与期待。这条铁路,对方便群众出行、改善民生、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促进博州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博州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乘客进站上车。

  自2011年全国首趟中欧(中亚)班列通行以来,阿拉山口铁路口岸班列通行数量实现13年连续递增。随着班列通行数量持续走高,阿拉山口铁路口岸已开行中欧(中亚)班列线路118条,覆盖全国27个省区市,通达德国、波兰等21个国家,搭载的货物品类包括汽车及配件、服装百货、电子产品等200余种,是中欧班列的“黄金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运距最短、用时最少、运费最低的国际贸易大通道。

  阿拉山口站编组场停靠着待发的中欧班列及其他出入境货物列车。

  “十三五”期间,博州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改建农村公路2031公里,实现每个建制村都有硬化路。畅通的农村公路不仅方便了群众日常出行,更有效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和群众增收。

  “四好农村公路”实现村村通。

  航空路线也是博州交通发展的一大亮点。2009年7月21日,博乐阿拉山口机场开工建设,2010年7月2日试飞成功,2010年7月10日正式通航,机场航站楼面积5000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0万人次。目前,有南方航空、天津航空等6家航空公司运营,先后开通博乐至武汉、西安、成都、上海、广州、长沙6条疆外航线,疆内“九地十城”(乌鲁木齐、克拉玛依、阿克苏、喀什、库尔勒、吐鲁番、阿勒泰、库车、石河子、塔城)实现互飞,博乐机场日均航班16架次,使得博州更加紧密地融入全国交通网络。

  飞机平稳飞抵博乐机场。

  如今的博州,有22个汽车客运站,124条客运班线。759辆客运班车穿梭城乡,互通互达;巡游、定制客运、共享电动车等新老业态相促相融。公交都市创建、公铁航无缝衔接,群众出行更加多元、便捷。邮政快递服务网络健康发展,村村通邮基本形成。农村客运、供销、快递物流为一体的乡镇综合服务站正在加速试点。多样化、品质化、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通达性和保障性显著增强。

  中国邮政博州分公司博乐市城区分公司乌图布拉格邮政支局投递员派送包裹。

  交通网络日趋完善,直接推动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博州结合交通干道和国有林场道路,实现“旅游因路而美”的全域旅游目标,服务“博温赛”文旅康养产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公路网,博温赛快速公路、环赛里木湖公路、安赛公路、哈夏林场旅游公路、呼场至G30公路等,全力支撑博州“一龙头、一中心、三组团”旅游产业空间布局。2023年,博州接待游客26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4.3亿元。

  骑手在赛里木湖畔骑行。

  交通的发展,不仅仅是连接城乡的桥梁,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便捷的交通物流体系有效吸引了外部投资,加速了资源要素的流动,为博州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注入更强劲动力。

  经过70年的发展,博州交通不断刷新着历史里程碑。这些变化不仅改写了群众的生活轨迹,也为博州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发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82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