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着“乡音”,带着“泥味”,理论宣讲走进田间地头;暖了人心,聚了民心,文明实践来到千家万户;增了颜值,提了气质,创新实践举措焕新团场内外……
近年来,九师白杨市一六六团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兵团党委、师市党委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的部署要求,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总目标,整合阵地资源、抓实宣传宣讲、深化志愿服务、丰富实践活动,纵深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努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倾力书写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答卷。
履行文明实践新使命
为进一步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融入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等,该团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制定《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完善组织架构体系,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同时推进“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社会治理”工作模式,围绕“社区吹哨、志愿者报到”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常态化推进基层文明实践工作。对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和人员队伍等资源进行系统梳理,进一步提高综合使用效益,确保文明实践各项工作从严从细、抓好抓实。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延伸到哪里。该团严格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的“五有”标准,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统筹整合利用党群服务中心、连队(社区)活动场所、党员活动室、团史馆、百姓大舞台、农家书屋等资源,设立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服务阵地和平台。同时按照“一个中心多用、多个站点融合”的办法,构建点多面广、互联互通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圈,持续为群众提供志愿服务,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成为温润心灵、涵养情怀、培植信仰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一六六团将全民阅读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团图书馆、农家书屋、阅读空间等各类文化阵地作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全民阅读“活”起来、“红”起来、“热”起来,用浓郁书香涵养团场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农家书屋建成后,职工群众经常来看书学习,尤其喜欢看养殖、种植、医疗类的书。书屋里图书种类齐全,科、教、文、卫、农都有,假期时,孩子们也常来读书看报。”三连农家书屋管理员蔡云说。
激活文明实践新动能
走进该团新时代文明实践书画交流室,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悬挂的一幅幅俊逸清雅的书画作品,一张方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小屋内光线通透,空气中飘着墨香,在这里,既可欣赏书画作品,又能现场观摩书画爱好者挥毫泼墨,是职工群众休闲放松、陶冶情操的好去处。
书画交流室是该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的具体举措,标志着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向基层延伸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如今,该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朋友圈”正不断扩大。该团共有651名志愿者、45支志愿服务队。通过整合优化,实践所“1+9+N”三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成立了1支志愿服务大队和9支志愿服务队,并根据每支志愿队功能需求建立N支志愿分队,各实践站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了35支志愿分队。形成党员干部“带头”、社会力量“合奏”、本土人才“常驻”的志愿服务力量。并定期对文明实践骨干、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进行培训,激发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
“您好,请把垃圾进行分类。”“我们是志愿者,你有什么需要帮忙吗?”居民小区、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的志愿者们诠释着文明的内涵,传递着社会正能量。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点助力形成“一刻钟文明实践圈”,文明实践资源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奏响了文明实践新旋律,焕发出文明实践新风采。同时,也密切了与辖区内行业部门、社会团队、文明单位等联动,围绕团场居民的实际需要,让服务内容变得更丰富。
点点微光汇聚成灿烂暖阳,如今的一六六团,一大批志愿服务组织活跃在各文明实践阵地,截至目前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
共建文明实践新家园
理论宣讲入脑入心,志愿服务暖心便民,文艺活动精彩纷呈……近年来,该团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制作群众“点单薄”,常态化开展多项实践活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成为凝聚民心、汇聚同心、温暖人心的阵地。
走进该团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楼道中飘荡着歌声、读书声和音乐声,职工群众在音乐交流室、舞蹈活动室等功能室或休闲娱乐或学习充电,这里已成为职工群众家门口的“朋友圈”。
“我们退休人员每天可以来唱唱歌、跳跳舞,有时还参与团场文艺活动展示才艺,大家都很开心。”六连退休职工唐建玲说。
近年来,全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断提质扩面,满足了越来越多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组织小区环境卫生大清理、冬季道路清雪志愿服务;开展法律知识、防范诈骗等普法宣传;举办义诊、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开展“民族团结+节日”文化活动……一系列好举措好服务给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星光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张啸亭说:“我们将继续收集居民需求,持续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树立文明新风,擦亮文明底色,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为群众文明生活的‘充电站’、社区发展的‘助推器’。”
为充分发挥典型模范的引领作用,用典型人物感染群众、影响群众、激励群众,该团始终将先进典型培树作为传承传统美德、培育主流价值的重要载体,组织开展“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以家庭文明带动社会文明,以家庭和谐助推基层治理,引导群众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更好地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文明实践风正劲,团场遍开幸福花。如今,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根植于团场大地,焕发勃勃生机,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描绘出一幅幸福和谐的生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