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期,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情固天山”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阜康市城关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实践队员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本次活动的主线,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结合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专业优势,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
美“画”乡村墙,共绘振兴图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美丽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在西树窝子村“墙绘”过程中,队员们因地制宜,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入户,与村民的亲切交流,了解了当地产业的具体情况和产业发展状况,确定了党建引领、特色农产、自然风光墙绘主题。
在学前教育学院美术教研室骨干教师悉心指导下,大家根据不同的房屋造型及周边环境,将天山、草原、雪松、骏马、农作物融入到墙绘中,让画面更加生动和谐。绘党建专属文化墙,使画面的“外在美”与文明文化的“内涵美”浑然一体。曾经“灰头土脸”的水泥墙,旧貌换新颜:一面面美观而又会“说话”的文化墙,成为村里重要的文化阵地。通过墙绘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村庄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宣传并传播健康文明的正能量内容,展示农村的新生活新气象新风貌。
学习新体验,编织儿童梦
“老师,编程是什么?”“编程,编个啥?”7月15日下午,在丽阳村红领巾小课堂上,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来自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志愿者给学生们带来了“趣味编程”课程。他们用提前编写好的五子棋、贪吃蛇小游戏吸引小朋友们的眼球,带领孩子们认识编程、了解少儿编程软件Scratch的基础知识,激发了小朋友们对编程的热情,插上科技的翅膀。
连日来学前教育学院的志愿者通过手工绘画、文体活动、律动游戏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反应能力和创造力,在制作花束的体验课上,孩子们拿到志愿者分发的一张张皱纹纸,“咔嚓、咔嚓”剪起来,将一个个花朵制作完毕,十分惹人喜爱。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收获满满,互相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
红色研学行,共筑中国梦
研学是行走的课堂,当书本知识与现实体验相结合,就会变得鲜活而有温度。在社会实践期间,队员们利用空余时间参观了阜康市博物馆,在讲解员带领下,通过实际参观和互动,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阜康市历史文化、自然地理以及文物背后的故事。队员们在一件件精美的出土文物中开启了寻“根”之旅,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发展史,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之际,队员们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活动,大家走进阜康市天山天池景区,了解秀美瑰丽的天山天池,激发了同学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和视频创作热情,大家将照片、视频作品上传到抖音、朋友圈、微博等社交软件宣传大美新疆,践行着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教育不仅在课堂,更在祖国大地上、在基层一线、在田间地头。队员们在学院团委指导下认真开展活动的同时,辅导员们也来到活动地,对“三下乡”活动进行了全程走访和指导,他们细心观察志愿者们的活动开展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关注志愿者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确保他们在活动期间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以最佳的面貌投入到实践中。
总结会上,队员们在听到群众的夸赞表扬,收到城关镇政府的感谢信,接过村委会的一面面锦旗时,更加坚定要将自己的热血挥洒在祖国的壮美山河上,挥洒在家乡的土地上,投身至祖国需要的所在,不辜负青春韶华,不辜负国家期望,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今后“情固天山”名辅导员工作室将组织更多学子努力在人民群众中向下扎根生长,在实践磨砺中向上开花绽放,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中献青春之力,建青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