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看上去并不惹眼的砖红色建筑。门廊上方有一颗红色五角星,五角星下是“1980”字样。1980,它呼应着一个遥远的边防哨所——位于塔城地区裕民县的塔斯提边防哨所。
44年前,来自于察布查尔县扎库齐牛录乡的新兵程富胜就是在这座哨所开启了戍边生涯。而他于1982年种在哨所旁的一棵白杨树则在日后成为一个连队的根与魂,成为戍边将士的精神支柱。
程富胜说:“我1980年在部队入伍。直至1997年八一建军节之后,我完成了部队的义务,选择回到了我的老家——察布查尔县。我始终是一个平凡的战士,但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我们的前辈已经为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作为他们的后一代,我们也在部队中、边境上深深扎根。我们始终忠于我们的祖国,致力于建设我们的家园,并坚定地扎根于这片边疆。”
1982年春节,入伍两年的程富胜回乡探亲。当他跟母亲富吉梅聊起军营生活时,作为万里戍边伊犁的锡伯族第八代后人,富吉梅立即从哨所的名字“塔斯提”意会了儿子没有道出的那份艰辛。
于是,富吉梅便在儿子准备启程归队的前夕,从后院挖出10棵白杨树苗交给他。
“这棵树,是妈妈的叮嘱,让我铭记身为战士的荣耀。它是我留下的印记,见证了我的军旅生涯。即使我离去,树依旧矗立,代代战士会记得,我们曾共铸的军旅情。”程富胜说。
程富胜记住了母亲的话。为了防止树苗冻伤,他把树苗塞进皮大衣的袖筒里,再将两只袖筒合抱,用大衣层层包裹起来。程富胜坐了三四天的车,经过800多公里的路程到达裕民县,再搭乘老乡的爬犁子走了80公里到达哨所。
程富胜说:“原本带去的是10棵小树苗,那时我们这边已经逐渐暖和了,但塔城裕民县还相当寒冷。由于气候原因,树苗无法马上栽种。它们在那里停留了大约半个月,期间被放置在菜窖中。半个月后,我们才将树苗从菜窖中取出,最终成功栽种在了前哨。”
为了种活这些小树苗,大家从山下拉土栽种,每天用牛车从3公里外的河渠里取水浇树。但严寒、暴晒、风沙却让小树苗一棵一棵相继枯萎。令人欣喜的是,有一棵小树苗抗住了所有的磨难,将根深深地扎进了边防哨所,一年又一年,抽枝发芽长叶。
“树苗的生存条件恶劣,没有水,天气也冷,所以最终成活的只有一棵树。”程富胜说。
程富胜也在这里扎下根来。冬天,他喂马养牛,赶马拉爬犁为连队运送物资;夏天,他学驾驶,开汽车26万公里安全无事故。这一干就是17年,直至退伍还乡。
程富胜说:“现在这棵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了,还在那儿跟战士们一起保卫西北边疆。下雨刮风,它都立在那里,带着所有边防战士们的情谊。”
17年,哨所旁的小白杨已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塔斯提边防哨所的一道独特风景,也成为将士们“扎根边防、蓬勃向上”的精神象征。
小白杨的故事为众人熟知源于上世纪80年代就唱响大江南北的军旅歌曲《小白杨》。
程富胜唱着:“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当初呀离家乡,告别杨树庄。妈妈送树苗,对我轻轻讲,带着它,亲人嘱托记心上,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歌中所唱,不就是富吉梅妈妈送树、程富胜受嘱托栽树守边的故事?
“我们栽的时候那棵树还小,后来慢慢长大,一棵参天大树长在哨所旁,根儿粗杆儿壮。最后,这棵树的故事慢慢在全国传播开来。”程富胜说。
这段往事所承载的戍边卫国的精神传承和爱国爱家的热烈情怀随着歌曲的传唱,像那棵哨所旁的小白杨一样,深深地扎根入土,繁茂地抽枝生长。为了传承“小白杨”精神,塔斯提边防哨所已被命名为“小白杨哨所”。而在小白杨的故乡察布查尔县,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小白杨精神?2019年4月,江苏省盐城市援疆工作组和察布查尔县相关单位共同策划推动,投入200万援疆资金,将察布查尔县扎库齐牛录乡富吉梅家隔壁的一处老旧院落改造翻新,建成小白杨戍边文化纪念馆,并与当年10月投入使用。
如今,这座新建的小白杨戍边文化纪念馆,以一座展馆的形式延续着“小白杨”精神,更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戍边传统、卫国情怀。
程富胜说:“在新时代,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崛起。我的坚定信念和口号,便是忠诚于我们伟大的祖国与党,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扎根边疆,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