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比尔妮萨·努尔是土生土长的疏勒人,毕业于新疆伊犁职业中专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厂里做技术工,勤学钻研、踏实肯干。一次偶然的机会,村党组织推荐她到村委会工作,吸纳进入村级后备库,一直倾心培养,一路从后备干部到村党支部副书记,直至现在担任巴仁乡阿热巴仁村党支部书记。
2023年她被评为地区优秀党务工作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浑身充满活力,走到哪都散发着阳光和朝气,工作上严抓敢管、雷厉风行,用真心真情为群众办事赢得了村民的心,心里时刻装着群众。
走进夏天的阿热巴仁村,绿树成荫、干净整洁,村委会周边长约200米的“大美新疆”风景文化墙,长约500米的“轮胎”护栏,风车走廊、文化长廊等像一条长长的画卷,在这里能听到院子里的欢声笑语,能看到村民喜气洋洋的笑脸,这一幸福的模样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也离不开村民的主心骨孜比尔妮萨·努尔。
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支部。孜比尔妮萨·努尔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在抓班子、带队伍、提速能等方面下狠功夫,按程序将2名村级后备干部选配进入村“两委”,推荐6名村“两委”干部参与学历提升,根据村“两委”干部学历、年龄、经历等特点,与驻村工作队共同商讨制定“一对一”“一对多”导师帮带制度,按照一人一策量身定制帮带措施,她所帮带的1名后备干部如今已顺利进入村“两委”,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无规矩不成方圆,孜比尔妮萨·努尔注重健全制度抓落实,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对支部党建工作进行常态化检查,做到学习有计划有记录,“三会一课”有落实。今年以来召开支部委员会10次、党员大会2次、党小组会议5次、讲授党课2次。常态化开展党员发展、党费收缴等日常工作,她接任支部副书记的时候该支部只有34名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近一年时间党员数量已达到55名。为提升党员党性意识,开展“铭记党的历史 传承革命精神”主题党日活动2次,重温入党誓词24次、观看警示教育片6次、党员志愿者服务12次,班子的心在一起,群众对班子的信任和支持也多了起来。
帮助群众稳就业、促增收,改善生活是村“两委”的重要任务,孜比尔妮萨·努尔想到村里距离县城较近,交通便利,为充分发挥城郊村位置优势,她结合村情实际带领村“两委”利用这一优势,探索“党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盘活村委会周边闲置房屋,打造果木缘农家乐等特色民宿3家、采摘园1座,在退耕还林土地上种植西梅等果树4600棵,同时利用25座连片拱棚发展草莓、香瓜等经济作物,形成特色水果采摘园,与餐饮、休闲娱乐形成特色农文旅一体化产业,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新的致富路子。
孜比尔妮萨·努尔联合驻村工作队,在后盾单位的帮助下,大力实施“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民”的模式,建设了艾丽拜尔裁缝合作社、铁塔和充电桩生产车间2座,年收益900余万元,解决100余人就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其中艾丽拜尔裁缝合作社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承接工装、校服、童装等各类订单,与疆内外4家企业、6家服装批发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年订单可达50万余单,吸纳周边妇女75人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月收入3000元以上,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最初合作社成立时候由于不懂技术,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书记了解情况后,及时与人社局对接,组织我们参加技能培训,还邀请技术人才手把手教我们,因为她的用心帮助,合作社才会发展得这么好。”艾丽拜尔裁缝合作社负责人穆乃外尔说道。
该村党支部把产业振兴作为发展重点,立足一产、发展二产、带动三产,形成设施农业为基础、制造加工业为主、特色餐饮服务为依托的乡村产业发展体系,带动城郊旅游和电商联动发展的“1+2˃3”产业模式,实现一二三产同步谋划、相互促进、联动发展。
“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群众工作……”孜比尔妮萨·努尔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当做“大事”,时常说“只有扑下身子真诚帮助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群众才会支持你、信任你。”
奥布力亚森·艾买提是村里的养殖户,孜比尔妮萨·努尔在走访中发现想扩大养殖规模却缺乏资金,不了解政策的他向亲戚朋友借钱无果后很苦恼,她向奥布力亚森·艾买提宣传了小额信贷惠民政策,并主动联系银行,协助奥布力亚森·艾买提办理贷款,助力养殖业发展。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着力解决村‘两委’干部缺乏农业技能、致富带富能力薄弱等问题,用好村级资源,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级后备力量,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贡献一份力量。”孜比尔妮萨·努尔十分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