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这个村庄里长大的,跟村民都很熟悉。”冉永红坐到村委会会议室,谈起了往事。他自小以牛羊为伴,以流动的毡房为家。他和邻里街坊的孩子十分要好,一起玩陀螺和羊拐、骑马、放羊,一起吃月饼、那仁、酸奶疙瘩,还交流学习,共同成长。一直到2005年考上同济大学,他才第一次走出村庄。
毕业后,冉永红参加了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在不同岗位历练后,2015年5月,他决定回到家乡,拿出全部积蓄,发展养殖业。
冉永红在施工现场。
当冉永红一心扑在养殖业时,身边的朋友、长辈建议他加入村“两委”,发挥学习收获和养殖等经验,带领全村人增收致富。“刚开始担任村干部工作时,心里没底,担心自己做不好,但村里的父老乡亲们都鼓励我,慢慢的我有信心了。”提及此事,他一双刚毅的眼睛透出坚定光芒。
2021年,村党支部换届,冉永红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夏拉楞布拉格村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牧业村,全村有近200户600余人。村里每家每户有草料地,常年以低价外包。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村党员大会讨论整合土地并整体经营或外包的事宜。他说:“我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带到村党员大会。大家很关心,畅谈起村子的未来,也都同意整合经营。”
2021年秋季,冉永红带着村干部整合土地,并以1000多元的价格外包了耕地。提起这件事,65岁的米马西·库尔曼哈孜主动与我们攀谈起来。他说:“以前都是几百元外包,我们天天放羊,不懂这些,很少种地。我们的‘儿子’冉永红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我有50多亩地,核算下来每年多了好几万呢。”
冉永红(左)与村民聊天。
“是啊,我和他从小一起长大。这几年他为村里做了很多事情。”米拉古丽接着老人的话说道:“去年以来,他带着村干部,投入村资金为一些牧民家庭修建了700米的围墙,还经常组织村里的年轻人参加技能培训,学习本领。”
如他们所说,冉永红常常活跃在群众中间,以拉家常、说身边事的方式,为乡亲们宣传国家惠民政策,了解群众期盼。他尤其喜欢和村里的老人聊天。今年,他就根据大家的诉求,积极向上级申请项目资金,在村里建设了牲畜药浴池,目前工程已接近尾声。
即将完工的牲畜药浴池。
采访当日,冉永红开上自己的车,一路向北,路过博乐边境经济合作区(金三角园区),驶入山间。这一片就是牧民的春秋草场,这里的山和怪石峪是连接在一起的。到一处山脚下,就看见了药浴池。这里不仅能满足全村8000多只牛羊的药浴需求,还可以辐射周边村队牧民。
冉永红说:“集中开展药浴洗浴,可以提高牲畜免疫力,防治羊群体外寄生虫病的危害。以前牧民给牲畜药浴要去较远的药浴池,来回折返要花费一两天的时间,很不方便。今年秋季就可以使用村里的药浴池,牧民给羊‘洗澡’再也不麻烦了。”
看到项目建设得差不多了,冉永红就放心地坐到驾驶座上,一路向南,回到村子。其实,在春秋草场、冬窝子、夏草场和村落之间来回奔波,就是他的工作日常。他说:“我推进的工作都是群众所盼,真的没啥可说的。”
回到村子,冉永红又去忙碌了。今年,村党支部扶持几个牧民引进了安格斯种公牛和萨福克种羊。他要去看看种公牛和种公羊吃得怎么样,还要和牧民商量下一步品种改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