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随着YQ5-21X等3口井的相继投产,西北油田采油一厂于奇区块产量持续攀升,截至7月5日,于奇区块日均产能已上升至913吨,较年初日产提升369吨/天,成为了采油一厂增储上产的主阵地。
“三道防线”守护油井健康
“于奇区块目前有27口生产井,单井平均产量全厂最高。”采油一厂采油管理一区副总监游玮琛说,“单井平均产量高,只要一口井出现异常,对区块整体的稳产影响就比较大。”
于奇区块油井数量不多,但是油井分布比较分散,最远的两口井之间相距近50公里。为确保油井稳产,及时发现和消除油井异常,于奇项目部设置了“三道防线”。
在正常巡检的基础上,于奇片区专业化服务队伍江苏矿业巴州分公司采油一大队由副队长和技师带队分YQ5和YQ3-2CH两个片区进行白夜班应急机动,快速响应及时处置就近的油井异常。于奇项目部技术组每小时通过PCS平台对于奇片区管辖油井进行在线巡检,发现油井异常第一时间在内部交流群发布信息,班组长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端PCS平台进行油井异常巡检。
“通过正常巡检、应急机动、在线巡检建立起了油井健康管理的‘三道防线’,实现了油井异常的早发现、早处置。”游玮琛说。
在雨季来临之前,于奇项目部还加强防洪管理,排查上游来水路径,联系油田工程服务中心对过水涵道进行了疏通,并对10口油井进行了围堰加固和疏导。
加快超稠油工艺配套提升
“6月份于奇片区生产异常井只有2口井,异常占产5.1吨,较前期异常占产大幅下降。”看着PCS平台上的数据,于奇项目部技术人员霍力铭高兴地说。
2月初,采油一厂成立于奇区块高效开发项目组,系统梳理影响于奇稠油电泵管理提升的各项问题,从电泵井方案设计、修井施工作业、掺稀设备流程、信息自动化、现场管理、人员素质等6个方面梳理出28项管理提升清单,并逐项制定管理对策,全面助力于奇区块增油上产。
该厂针对于奇片区全面推进电泵管理精细化,建立了于奇泵型优化计算表精准选型,规范电机功率规避小马拉大车。针对电网波动,通过安装无功补偿器与抗晃控制柜保障电泵平稳运行。
推进掺稀管理精细化,采油一厂开发研究所油藏技术人员针对于奇片区油井不同举升方式、能量、含水状态分类施策,截至6月底,与年初对比电泵井躺井率及异常占产大幅下降,掺稀比从4.0降至2.7,累计节约稀油1651方。
“根据油藏开发三年部署,结合于奇地面现状及配套不完善问题,油田公司组织编制并实施了地面工程三年规划并快速推进,未来于奇产能释放受限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采油一厂副厂长王海峰表示。
在增油上产中“追星”逐梦
7月初,为于奇片区提供业务外包服务的江苏矿业巴州分公司采油一大队员工跃跃欲试,准备迎接技能队伍“星级认证”,“追星”成为了他们的新时尚。
“开展技能队伍‘星级认证’是采油一厂强化三基管理和加强一线员工培训与练兵工作的具体举措。”采油一厂HSE副总监龚建新说。
采油一厂人力资源室经理王相召介绍,技能队伍“星级认证”工作紧紧围绕采油厂生产经营目标,以筑牢安全生产基石为核心,以提升一线技能人才队伍岗位责任心、岗位操作能力、队伍稳定性为目标。
该厂人力资源室完善培训管理、考核认证、激励约束管理机制,推进岗位培训标准化和岗位练兵常态化,不断提升一线技能队伍操作水平,切实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获得感,锻造一支“五懂五会五能”一线技能人才队伍,支撑采油厂高质量发展。
“我通过了五星认证,在岗期间每天增加津贴85元。‘星级认证’实施后,技能娴熟的老员工‘不再躺平’,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都增强了,新员工的学习劲头也更足了。”江苏矿业巴州分公司采油一大队党支部书记王强说。
“经过‘星级认定’后,按照对应等级,享受星级员工在岗津贴,按月兑现激励费用。”王相召说。截至6月底,于奇片区业务外包服务队伍已有68人通过“星级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