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巴河县库勒拜镇喀拉布拉克村,根雕手艺人梁勇凭借一双巧手,将一块块树根、一截截枯木变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根雕艺术品,让朽木枯根在“指尖”焕发生机与活力。
今年50岁的梁勇自幼喜欢绘画、雕刻和手工艺品制作的他,16岁开始自学素描、水粉画、油画,后来还自学了工笔画。这些技术没有经过专业的美术训练,也没有拜师学艺,全凭他的兴趣爱好自学而成。1996年,梁勇在阿勒泰市第一次接触到根雕,原本就对雕刻类艺术品感兴趣的他,立刻被根雕的神韵所吸引,于是开始潜心学习根雕技艺。
闲暇之余,梁勇会跑到附近的山上、河岸边溜达,每次遇到好看的老树根,他会先仔细琢磨研究,再根据木头的形状、色泽和纹理走向巧妙构思造形。“枯死腐朽的树根才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韵,所以我从不用活的树根制作根雕,也不会去破坏生态。”梁勇说。
七分天然,三分雕琢,好的根雕作品离不开雕刻师的妙手。每次雕刻树根,梁勇经常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有时候遇到大一些的树根,则需要全程站着或蹲着创作。手脚麻木和被刻刀刺伤,对他来说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我白天上班,所以一般都是晚上开始雕刻。晚上比较安静,思路也清晰,经常因为创作忘记了时间,雕刻到深夜。”梁勇说。
在梁勇的房间里,摆满了大大小小200余件根雕作品,祥龙、雄鹰、蟾蜍……飞禽走兽、人神形象,千姿百态。他的《貔貅》《虎威》《弱肉强食》等根雕、骨雕作品还在县内外比赛中获奖,并受到观赏者的喜爱,部分作品被高价收购。
除了根雕、骨雕,梁勇还喜欢用木材制作一些梳子、小葫芦、手串等手工艺品,这些造型精美、花纹繁复的艺术品每年也会给梁勇带来2万元以上的收益。
为了保护根雕技艺的传承,梁勇成立了自己的根雕工作室,同时利用网络等形式来宣传根雕技艺。
梁勇说:“根雕创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付出很多心血。但是只要有人愿意学、肯付出努力,我肯定会倾囊相授,把根雕这门手艺传授下去。”
一把刻刀,一个树根,28年来,梁勇将根雕的“细”融于每一件作品,大到2米长的茶台,小到十几厘米的摆件,从选材到打磨成品,从热爱到长期坚守,梁勇一步步走进了根雕的艺术世界,将自己的心血倾注在了木头的年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