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师白杨市一六四团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回响着歌声、读书声和乒乓球的跳动声,职工群众在文化活动室、阅览室、科普宣传室、瑜伽活动室、乐器室、舞蹈室等功能室内或休闲娱乐或学习充电,这里已俨然成为职工群众家门口的“娱乐圈”。“有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不仅丰富了退休人员的业余活动,每天还可以来唱唱歌、跳跳舞,参与活动、展示才艺,大家都很开心。”该团退休职工张美玲说。
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套彩烙画传承人杨新平(中)向少年儿童讲授兵团精神。 孙丽娜 摄
而在该团幸福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们正开展内容丰富的便民爱心服务,不仅有理发,还有小家电维修、科普小实验等。“理发选择的是偏传统的发型,很受老年人欢迎,而小家电维修,正好能为有需求又找不到服务的居民提供方便。在享受志愿服务的同时,职工群众也会积极参与进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他人,形成了‘人人争当志愿者’的良好氛围。”该团幸福社区党总支部副书记陈甜说,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搭建的平台开展志愿活动,实现了职工群众幸福指数和志愿者个人价值的双提升,可谓“双赢”。
只有贴合职工群众实际的宣传,才能把新风良俗树立起来。近年来,一六四团牢牢把握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作用,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职工群众身边的事,说职工群众爱听的理,吹响文明新风“号角”,实现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的华丽转变,文明之风吹到职工群众心坎上,绘就一幅幅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生动画卷。
按照“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服务共融、人才共育”原则,该团利用现有资源,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矛盾纠纷调解室、“非遗”展览馆等现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深入开展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宣传教育、文化活动、共治共建、便民服务等功能,为群众打造休闲娱乐、健身活动、读书学习的好去处,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截至目前,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机构全覆盖。
立足区域文化优势,不断探索契合基层实际、适合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之路,重点打造“非遗+”“志愿服务”等品牌项目,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晚间时段等休闲时间,将移风易俗文艺演出、非遗体验课程、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等资源,配送到全团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同时,围绕“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人来”的要求,充分发挥“党建+治理+文化”的融合引导作用,将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成便民利民、为民育民的实践阵地。
“沐浴书香,以书会友”主题阅读活动、“昼长夜短,消暑避夏——夏至节气”科普知识讲座、“与法同行”普法宣传活动、“‘非遗’进社区”展览活动、诗词朗诵会、兵地联谊汇演、“非遗购物节”“红色电影放映”……每月初,一六四团都会通过“乌拉斯台记忆小镇@164”微信公众号发布一张“菜单”,对当月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文明实践活动做出预告。
“我们所有的文明实践所(站)是开放式的,每项活动大家都会积极参与,这些‘菜单’很实用,对大家很有帮助。”一六四团文体广电旅游和群团中心工作人员秦天说。
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精神和“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志愿服务理念,聚焦“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工作目标,立足工作实际,同乡村振兴工作相互映衬,让志愿服务遍地开花,文明实践深入人心。
一抹抹“志愿红”或是穿梭在大街小巷,对辖区主干道路、公路沿线、河道沟渠等区域的卫生进行清理和打扫;或是深入特殊困难人群家里,清扫房屋内外卫生,为老人们理发、义诊,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心;或是在农忙时节帮助缺乏劳动力的职工收割粮食作物;或是在各连队主要路口、重点路段,对过往车辆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劝导和教育。阳光下,一张张幸福灿烂的笑脸,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瞬间,无不彰显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硕果累累。
联合开展小区乱堆放大清理、冬季道路清雪志愿服务,联合辖区驻片单位开展法律知识、反诈等普法宣传,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开展义诊、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各族群众开展“民族团结+节日”系列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成立志愿服务小分队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打扫卫生……一系列好举措、好服务,给职工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我和老伴儿年龄大行动不方便,儿女又不在身边,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每月按时上门为我们体检,就像自己家孩子一样贴心,真的太感谢了。”一六四团和谐小区居民李菊说。
一个个创新阵地,一次次暖心服务,一桩桩惠民实事……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犹如盛夏清风,吹拂着团场的每一个角落,使文明成为了团场最鲜明的底色。“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收集居民需求,持续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树立文明新风,擦亮文明底色,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群众文明生活的‘充电站’、社区发展的‘助推器’。”该团幸福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刘新安说。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一六四团将坚持把优质服务送到百姓心上,把志愿服务拓展到群众中间,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