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接力棒,延续家国情。在米东区石化街道中兴社区,白怀忠一家祖孙三代接力从军,三代军人,不同兵种,一个信念。7月8日,记者走进老人家中,听他的从军故事。
白怀忠 1962年参军入伍
今年84岁的白怀忠和老伴相濡以沫,家中布置简朴。回忆起从前,白怀忠时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感谢党的培养,国家的照顾。”
白怀忠于1962年8月在老家甘肃会宁参军。说起自己的参军经历,老人记忆犹新。“那是红军长征的最后一个县,红军帮着老百姓打扫院落、劈叉、挑水,红军爱人民,人民爱红军。怀着对红军的深情厚谊,会宁人民倾其所有,从人力、物力等各方面全力支援红军长征和会师,没有睡觉的地方把门板子卸下来让红军休息……”看着这样的场面,白怀忠深受鼓舞,参军的想法也更加强烈。便加入到当兵队伍,跟随部队来到新疆库尔勒。当时结婚一年的他,离开时大儿子白海清还不满一岁。
第一次离开家乡的白怀忠刚开始有再不适应,时常想念家人。但是部队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学校,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在一起,晚上有人来给你盖被子、生病了有人给你做饭,大家一起学知识、学军事,点点滴滴让白怀忠感受到了部队的温暖。“部队是个锻炼人的地方。”白怀忠说,部队既锻炼了身体,也锤炼了意志。在部队获得了“三等功”“先进工作者”的荣誉。
1968年妻子带着儿子白海清随军到部队,在父亲白怀忠的影响下,白海清也越来越向往军营生活,立志长大后能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军人,1980年他也参军入伍。在部队7年里,他时刻牢记父亲的嘱托,服从指挥,刻苦训练,在军营大熔炉里淬炼成钢。
白海清 1980年参军入伍
受爷爷、父亲的影响,白海清的儿子白云斐从小就对军营生活充满了向往。每次听爷爷和父亲讲述发生在军营的故事时,他都会听得入迷。“长大后成为一名军人”的信念,早已深深镌刻在了他的脑海里,填报志愿的时候便报考了军校,现在在郑州某部队。
白云斐 2008年参军入伍
1987年白怀忠转业到乌鲁木齐石油化工厂,到1999年退休。工作期间,白怀忠连续九年获得“优秀党务工作者”。“从战士、班长、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再到副政委、政委……没有党的培养,没有部队的锻炼,没有同志的帮助,我也没有今天。”白怀忠说。
现在,白怀忠坚持每天看书、看报,开阔视野。保留军人作风,每天整理内务,房间井然有序。
中兴社区主任吕洋说,白怀忠老人一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军人家庭的无私奉献和爱国精神,用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诠释着小爱和大爱的真谛,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体现了中国军人家庭的铁血忠诚。
“社区将不断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积极营造拥军、爱军、崇军的良好氛围,提供更加专业化、精细化、优质化的服务,让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护对象真正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吕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