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巩留县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依托天蕴渔业有限公司,做好三文鱼养殖产业发展。通过科学养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建立起生产运行节能、工艺流程环保、生产能力高效的养殖体系,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步伐,不断解锁三文鱼产业发展“密钥”。
7月8日,在巩留县天蕴渔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一个个大型生态环保网箱整齐地漂浮在水面上,不时有三文鱼跃出水面。而在远处的工作平台上,工作人员仅需一键操作就可以通过智能投饵系统完成对三文鱼的饲喂工作。记者也通过水上工作平台的智能化系统体验一把三文鱼的喂食过程。据介绍,智能化系统通过对水体和鱼群总量的综合分析,精准计算科学投喂量,有效节约人力。
巩留县天蕴渔业有限公司自入驻巩留以来,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积极依托巩留县水域资源有利条件,大力保护挖掘绿色资源优势,推进生态养殖;一方面引进智能化喂食、调温、声纳探测以及水质自动监测等设备,发展数字渔业,实现了生产条件标准化、生产操作规范化、生产管理信息化,通过科技赋能让三文鱼有了更高品质的保障。截至目前,公司已建成苗种网箱20个,成鱼网箱46个,投放养殖不同阶段鱼苗400万尾。公司计划明年6至10月份进行第一次捕捞,预计产量在4000吨左右。
巩留县天蕴渔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包世超:“现在我们已经建成智能化的生活和投喂平台6个,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吃住都在这上面,投喂所需的设备也是安装在上面。所有成鱼的投喂全是通过平台上的智能化进口的设备进行投喂,可以定时定量进行精准化地投喂。目前,每天每个网箱投喂的饲料量在1吨左右,投喂1吨饲料的时间定在1.5小时左右。”
在公司新建设的一块养殖区域,记者遇见带着水上作业人员安装锚固系统的养殖部成鱼组组长申宝,他介绍下锚、布线、放浮标,通过搭建水下框架,可以保持网箱的稳定性。申宝一路从普通工人做起,现在已经成为了公司的一线骨干。他说:“来之后慢慢从喂鱼、捕捞、建设这一块儿,8年当中学会了好多好多技能。比如说喂鱼、分鱼、捕捞,还有网箱的布置、固定网箱。这里工资待遇还是挺好的,干满三年都有福利分房。”
在生产过程中,公司依托母公司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的技术支撑和科研平台,大力做好研发和培育工作,为三文鱼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技术支持。
巩留县天蕴渔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包世超:“我们公司从去年开始派比较优秀的人才到尼勒克公司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学习,来填充人才队伍。我们也从其他基地调来一些老员工,以老带新。我们也会对培养中发现的比较有能力的员工进行培养,后期提拔他们负责各个区域的养殖工作。我们公司主要是通过对三文鱼系列产品的研发,推动新疆优势产业向纵深发展,扩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今年,公司还计划再完成14个成鱼养殖网箱建设,总体养殖量达到500万尾,建成新疆最大的三文鱼养殖基地,努力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打造巩留三文鱼产区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