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新疆超高压线路首次采用“无人机+AI” 自主验收

作者: 陈瑶 刘强 赵越    来源: 国网新疆电力    日期: 2024-07-04

  7月2日,在塔城—乌苏750千伏新建输电线路工程竣工验收现场,无人机飞手操作一架搭载前端视觉人工智能(AI)识别处理器的无人机,完成该工程无人机前期入场验收工作。这是新疆电网50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首次采用“无人机+人工智能”完成自主验收。

  7月1日,新疆送变电公司员工利用无人机在塔城~乌苏750千伏输电线路开展无人机竣工验收工作。(陈瑶 摄)

  由新疆送变电有限公司负责验收的塔城—乌苏750千伏新建输电线路工程是新疆北部地区大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线路全长 619.78千米。该工程投运后,将增加北疆三地市的网架结构和供电可靠性。由于该工程线路廊道穿越了农田地、戈壁、沙漠、山区以及大风区等复杂的地形环境和气象条件,以往的工程验收采用人工登塔检查及地面仪器测量辅助的方式,易受地形、天气、测量角度等因素影响,存在视觉盲区。本次自主验收,利用智能设备的目标自动追踪锁定、自适应变焦拍摄等技术优势,在规避容错率的同时为线路运行提供全面、基础的原始数据,通过查漏补缺,确保工程零缺陷投运。

  验收人员利用M300无人机搭载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对线路廊道进行激光雷达扫描,并建立立体点云画面。(陈瑶 摄)

  “验收人员利用无人机拍摄了线路工程耐张线夹、金具、绝缘子串等部位图像,精准扫描了导地线相间距离、线路走廊等情况,验收同时对线路开展三维扫描,经数据分析后,可精准掌握导地线弧垂、交跨净空距离等实时工况及基于点云数据进行工况模拟的相关内容,为后续人工验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新疆送变电公司无人机验收负责人袁钦介绍说,目前,无人机组已完成该工程线路1376基铁塔、7136串绝缘子、16260处导地线挂点等精细化验收,累计发现并消除缺陷2624处,并将无人机验收数据收入工程验收报告和数字档案,纳入工程验收数据库,为工程零缺陷投运提供坚强保障。

  输电线路工程验收首次应用无人机,是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运维质效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国网新疆电力公司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无人机等先进信息通信新技术和智能运检装备,深化“立体巡检+集中监控”智能运检模式,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一张图”建设,大力推进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开展无人机运检创新课题,积极探索无人机激光清障、无人机自主巡视、三维建模等新技术应用,且成功运用在新疆500千伏输电线路的故障巡视、应急勘查、竣工验收常规化作业,提升了运检效率,提高了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输电处处长张博介绍,公司将持续强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充分应用“无人机+AI”技术组合,拓展无人机应用场景,同时探索其它新型科技在输电线路上的应用,强化输电线路数字化应用能力,推动电网数智化转型,开创智能巡检新模式,不断提质增效,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信息发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74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