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校园绿树成荫,在九师小白杨中学的开放图书角,小学语文教师叶建侠正陪着乌玉盼·乌兰读书。
在2023年秋季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上,叶建侠认识了满族小朋友乌玉盼·乌兰。新生入学,小朋友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唯有她胆怯地牵着姥姥的手低着头,引起了叶建侠的关注。
开学后,乌玉盼·乌兰被分到叶建侠的教学班级。语文课上,叶建侠教学生写字,发现乌玉盼连笔都不会拿,更不会写横平竖直的汉字,沟通后才知道,她爸爸妈妈上班忙,她从小寄养在乡下姥姥家,从没有上过幼小衔接课,认字量很少。叶建侠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乌玉盼感受到汉字的魅力,于是主动承担了培养她书写习惯的任务。
在学生们练习“横画”书写时,一节课下来,乌玉盼不张嘴巴、不动手。叶建侠就利用课间时间,手把手教她认字、写字,从最简单的笔画开始教起,耐心地示范每一笔的写法,并讲述每个字背后的故事和意义,鼓励她多读多练,只要她认对一个字,能写一个简单笔画,就奖励她一朵小红花……渐渐地,乌玉盼开始主动认真练习了。
为了让乌玉盼更好地理解汉字的结构,叶建侠引导她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来认识字形。比如,将“木”字比作一棵挺拔的大树,将“人”字比喻成两个人并肩站立的样子。这样的教学方法,使乌玉盼在不知不觉中既学会了汉字,也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随着第一单元的学习,乌玉盼基本能横平竖直地书写笔画了,每次写完一个字,她总是兴奋地向叶建侠展示:“叶老师,看我写得对不对?”每一次,叶建侠都给予她鼓励和表扬。
在学习拼音时,乌玉盼性格内向不愿意主动表达,课上总是低着头。叶建侠知道,要让乌玉盼学好拼音,就必须将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让拼音在她的生活中“活”起来。
叶建侠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教乌玉盼学习拼音,用她熟悉的事物来引入拼音的学习,比如,用树叶来比喻“树”字的声母“sh”,用小河流动的声音来模仿“水”字的韵母“ui”。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例子,乌玉盼不仅学会了拼音,还加深了对周围世界的认知。
为了更好地激发乌玉盼的学习热情,叶建侠还组织了一个“拼音小合唱团”,让学生们一起唱拼音歌曲、做拼音游戏。在这些活动中,乌玉盼逐渐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并开始主动探索更多的拼音组合,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她成了能够流利拼读汉字的小能手。乌玉盼的进步感染了周围的学生,大家开始互相学习、互相鼓励,班里的学习氛围变得异常浓郁。
除了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叶建侠还很关心乌玉盼的生活习惯养成,看到乌玉盼指甲长了,叶建侠就利用下课时间帮她剪指甲,午休后到学校帮她梳头,无微不至地关心她。
校园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像是“细雨润物”,教师在爱与责任的言传身教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与教育。结对后,叶建侠与乌玉盼·乌兰的关系超越师生,更像家人。叶建侠深信,通过这样的教育实践,不仅给孩子们传授了知识,还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种子。(九师白杨市党委统战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