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尼勒克县第一座110千伏电站建成投用,尼勒克电网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尼勒克电网发展的里程碑。2013年,辖区750千伏伊犁变电站投运,形成了以750千伏电网为支撑220千伏电网为骨干的网架,2023年全县售电量累计完成4.17亿千瓦时……翻开尼勒克县县志,一组组数据令人震撼。7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但对尼勒克县县电力事业来说,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都说电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在尼勒克县日新月异的巨变中,电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一代又一代电力人的奋斗中,尼勒克县电力从无到有,供电能力不断增强,供电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用热血和汗水换来了万家灯火的璀璨,全力保障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20世纪八十年代的尼勒克县,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条件落后、办电条件差,加之受区域分布不连贯、面积广阔分散等因素,尼勒克县电力的发展十分缓慢,全县仅有一座水电站,维持着县城范围内低压生活用电,其他乡镇、村及牧业区只能靠煤油灯来照明,家用电器普及率基本为零,农牧民生产生活还处在较原始的状态,通电难和电网覆盖率低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牧区经济的发展。“十三五”期间,尼勒克大力开展农网升级改造,累计投资2.34亿余元,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改造线路20条,共计686.47千米;增换配电变压器206台,覆盖9个乡镇场、30个村,惠及5千多户1.5万余人,线路绝缘化率由原来的5%提升至80%,负荷接带能力增长5倍,为迎战“十四五”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尼勒克县电网工作24年的哈萨克族老师傅塔里木别克·阿克巴尔感触颇深。
尼勒克县供电公司乌赞供电所电工塔里木别克·阿克巴尔说:“小的时候,农牧区生活都是靠点煤油灯和蜡烛照明,电杆都是木头的,线路特别细,而且经常停电。那时候技术落后,发生故障每条线路都要巡视,效率特别低,有时候一停电就是好几天。现在可不一样了,尼勒克县电网实现了村村通动力电,家家户户都能用上优质的电能,供电可靠性也在逐步提升。”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司加快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全面推进数字技术在电网各环节、各领域广泛应用,加快实现电网生产、经营、管理等核心业务数字化转型,提升电网智能互动和安全运行水平,数字化服务电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愈发凸显。2013年,尼勒克县辖区750千伏伊犁变电站投运,形成了以750千伏电网为支撑220千伏电网为骨干的网架。2017年,尼勒克县配网建设工程总投资5894.38万元,完成中心村、村村通配网建设工程,实现所辖乡镇场户户通电。2018年,尼勒克县首个无人值守110KV科蒙智能变电站投运。2019年,全力服务保障5处扶贫光伏电站如期实现并网发电,助力尼勒克县打赢脱贫攻坚战。2023年,尼勒克辖区内电网与四师电网220千伏第一阶段联网接入系统实现兵地电网融合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
尼勒克县供电公司乌赞供电所客户经理吕琦天说:“我们现在看到是尼勒克县2017年建设的配网建设工程,主要是为尼勒克县城镇及周边的7乡镇等7万余户居民提供生活用电。”
随着国家落实“双碳”行动,建设美丽中国脚步加快,近年来,尼勒克县坚持把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来抓,充分发挥水能、风能、光能的集成优势,合理布局新能源项目,积极引进中国绿发、国家能源等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将尼勒克打造成为“自治区千万千瓦级风光水储一体化产业融合示范基地”,投资约55亿元的108万千瓦光伏项目已完成建设且投产并网发电 ,投资约149亿元的中绿电尼勒克400万千瓦光伏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中绿电尼勒克县400万千瓦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320万千瓦光伏项目办公室主任李洋宇说:“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约64.4亿千瓦时(其中光伏项目投资117亿元,占地面积约17.73万亩,年发电量49.2亿千瓦时;风电项目投资32.44亿元,占地面积约0.27万亩,年发电量15.2亿千瓦时),实现产值约16亿元左右,满负荷纳税期年缴税收约1.2亿元左右,施工期带动劳动力就业约一万余人,可节约标准煤527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050万吨。”
从尼勒克县第一座水电站建设到“自治区千万千瓦级风光水储一体化产业融合示范基地”蓝图的实施,纵观尼勒克县电网发展历程,一座座变电站星罗棋布、一根根铁塔高耸入云,纵横交错的电网随山起伏、跨河通天,好似一幅气壮山河的水墨画,勾勒出尼勒克县未来发展的雄伟壮丽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