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因口岸而生、因开放而兴的城市已揭开属于她的神秘面纱披上时代靓丽的铠甲劈波斩浪……
一起来看阿拉山口这十年间发生了哪些变化
2014年6月18日,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定格在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对于憧憬已久的博州来说,这象征着时代的呼唤,是奋起的号角,更是战略机遇的把握。弹指挥间10年,我们梦寐以求的强州愿望正在变为现实。
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是全国第16个,也是新疆第1个综合保税区。经过发展,现已成长为集全国唯一实现货物宽准轨换装,中国铁路总公司二级物流基地、交通运输部命名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园,全国第六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新疆率先实现综保区舱单质押融资和实施通关一体化试点,自治区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跨境电商科技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的综保区……连年攀升向上的数字,展示着这片热土上博州儿女敢于跨越、有能力实现跨越的时代担当。
夯实基础 积厚成势
基础牢则事业兴。如何立足长远、适度超前,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的承载力,是政府投资的一个主要方面。
目前,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总体规划面积10.9平方公里,建有仓库厂房110栋,粮食、粮油筒仓总仓容60万吨。已建成铁路宽轨换装线13条,准轨换装线10条,正在建设散粮准轨专用线、钾肥专用换装线、特种设备换装线,新建集装箱换装库换装能力达到20万标箱,同时具备年换装200万吨粮食油料作物、200万吨普货、45万吨植物油、40万吨液化石油气等功能。
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综合保税区先后吸引了一批“央”字头企业集团落户。
2023年,综合保税区完成进出口货运量285.93万吨,同比增长104.9%;完成一、二线贸易值546.34亿元、同比增长86.3%;海关税收25.02亿元,同比增长182.8%……在“产业首位,企业家第一”的时代呼声中,落地企业犹如一个个擎天柱,巍然耸立在风口。
十年来,综合保税区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用足用好国家、自治区赋予的加工贸易产业园、沿边开发开放先行先试等特殊政策,按照“宜内则内,宜外则外”的原则布局产业,以通关能力提升做大贸易、以做大贸易带动落地加工、以进出口加工推动外贸升级,初步形成以金沙河面业、金牧为代表的进口农产品加工产业,以欧亚铜业、中瑞恒为代表的进口金属矿产品加工产业,以联裕医疗、万嘉医疗为代表的出口医用材料产业,以欧盛通、国际快铁等为代表的跨境电商五大优势产业。
强强联手 互补共赢
阿拉山口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枢纽节点位置,目前经阿拉山口通行的中欧(中亚)班列线路达118条,货物覆盖国内26个省市,可到达亚欧21个国家,是中欧班列的“黄金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运距最短、用时最少、运费最低的国际贸易大通道。3天可到中亚、7天可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10天可到欧洲主要城市。
为给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发展增添新动力,阿拉山口各联检单位强强联手,变压力为动力,释放大能量。
阿拉山口海关深入落实海关总署、乌鲁木齐海关促进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实施措施,梳理促进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14条措施,结合本地经济发展规划,研究贯彻落实政策措施,目前已累计复制推广监管创新措施28项,优化监管效能的同时,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稳步落实“简化随附单证”“24小时预约通关”等便捷通关举措,叠加“区间流转+简化进出区管理”“公路口岸智慧监管+提前申报”等通关便利化措施,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
在铁路口岸,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持续做好“7*24”小时预约通关机制,先后出台“边检查验环节零等待”、中欧班列“绿色通道”等优质通关服务,最大限度保障出入境列车在边检环节“快查、快验、快放”,最大限度压缩通关时间,大幅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全方位助力铁路准轨、宽轨货运通关提速增效、提档升级,群众满意度、认可度得到质的提升。
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阿拉山口站通过科学制定班列运输组织方案,结合精阿复线阿拉山口站场扩能改造项目,深度优化运输组织模式,调整调车组作业区域及作业时间,大力释放取送车作业能力。同时为加快进出境班列周转效率,车站统筹指挥,明确各换装线作业品类,核定作业能力、作业时间,每批换装作业严格按照准时生产制进行,多举措提升运输组织效率,有效压缩进出境班列口岸停留时间,确保运输畅通。
……
一座因口岸而生、因开放而兴的城市已揭开属于她的神秘面纱,披上时代靓丽的铠甲,劈波斩浪。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深入推进,阿拉山口按照“畅通开放、贸易先行、以贸促工、贸工并举”的发展思路,统筹把握两个大局、依托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创新之路。
筑巢引凤 聚才引智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城市的经济生态和发展趋势。
2023年,阿拉山口市艾比湖镇金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服务”专区,专人全程代办企业的开办手续,企业可在社区“一次配齐”营业执照、印章、开户卡等,无需重复跑腿,让企业家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亲商、扶商、安商、富商诚意。
过去是通过“做减法”提高政务服务的便利化程度,现在则是紧盯企业发展需求,来“做乘法”。综保区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与企业家结亲制度,坚持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第一时间掌握、困难诉求第一时间协调办理、处置结果第一时间反馈,让企业充分感受到关怀“温暖”、增强发展“底气”、提振经营“信心”。仅2023年,综合保税区就新增企业202家,截至目前,累计入驻企业近千家,真正实现从无到有,从优到精。
“自治州党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作出了‘博阿精’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我们将紧紧围绕自治州党委对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的定位,坚持当前发展思路,持续强化综保区的五大功能,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能级和水平,努力将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助力博州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艳旗说。
十年弹指一挥间,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更值得期待。如何发挥好种种优势,加快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是阿拉山口综保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深究的命题。